
??一、政策背景 ?
近兩年,我局已先后出臺三批共43條惠企措施,包括《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17條措施》《優化營商環境惠企措施2.0版本》《第三批優化營商環境惠企措施》。為進一步釋放政策紅利,切實回應企業關切,我局對前三批43條惠企政策開展全面自查評估。經梳理分析,擬對效果明顯的33條進行保留,對需迭代更新的10條進行修改完善,確保政策始終貼合企業發展需求。
在此基礎上,我局擬定了《第四批優化營商環境惠企措施》,先后征求了125家建設單位、82家環評單位、10位環保專家代表的意見建議,修改完善后出臺。
二、主要內容
《第四批優化營商環境惠企措施》分2部分共19條,包括新增措施13條、對前三批惠企措施修改完善6條(由10條合并)。
(一)新增措施13條
1.環評審批方面5條。一是支持青島市“10+1”創新型產業體系、“4+4+2”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對磁存儲芯片等12類項目,提供全過程生態環境指導服務,符合條件項目可實施告知承諾審批。二是發布《青島市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指南》,指導開展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新增中日(青島)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即墨區靈山醫藥產業園等5個園區,試行告知承諾制審批、打捆審批等改革舉措。三是在青島海洋高新區海洋裝備產業園等3個試點產業園區內,對符合條件項目實行環評審批豁免;在萊西經濟開發區、青島中德生態園2個試點產業園區內,對符合條件項目實行環評文件降級、告知承諾制審批等改革舉措。四是在2個重點行業試點開展 AI智慧環評服務,企業只需要輸入項目相關信息,就能從選址選線合理性、環保政策符合性、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等多個維度對項目進行初步分析并提出專業的意見建議。五是研究制定塑料制品、石墨及碳素制品2個行業《環保指南》,引導新建、擴建項目優化選址,提升污染防治措施,指導環保手續辦理及合法合規運行等,服務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2.輻射安全許可方面2條。一是對于銷售Ⅱ、Ⅲ類射線裝置的輻射工作單位,如符合相應條件,輻射工作單位在申請頒發輻射安全許可證時,可簡化申請材料。二是涉及輻射安全許可證的申請、延續、變更及注銷辦理事項,不再要求輻射工作單位同步提報紙質材料,實行全程網辦、檔案電子化。
3.執法監管方面3條。一是推行“圓桌式”座談幫扶,企業提出問題,我局建立“收集—交辦—反饋”全流程臺賬,明確責任人和辦結時限,增進溝通理解。二是開展“點單式”執法幫扶,搭建“線上+線下”點單平臺,推行“柔性執法+點單服務”融合模式,實現從“事后罰”到“事前幫”的轉變。三是聚焦重點行業編制“一業一冊”環保合規指引手冊,推動執法幫扶從“個案處理”向“行業覆蓋”轉變,讓企業“一冊在手、辦事無憂”。
4.問需于企方面3條。一是拓展升級“企業環保法律服務日”活動內容,建立“一講二診三送”合規服務體系,推出8領域34門定制課程包,開展多形式“法治問診”,編制企業環保合規指南手冊。二是深化重點單位土壤污染防治精準服務,實施“培訓+幫扶”雙輪驅動模式。專家培訓提升政策、風險識別與監測技能;幫扶團隊上門“把脈”,解決隱患排查、布點等技術難點。三是制作環境應急預案備案管理明白紙和“一圖讀懂”,線上線下宣傳答疑,并邀請專家入企“把脈”,指導隱患排查整治,筑牢安全底線。
(二)對前三批惠企措施修改完善6條(由10條合并)
1.環評幫扶方面2條。一是完善重點項目“攻堅幫扶”“再提速”機制,建立“領導包聯機制”,針對疑難問題,由包聯領導召集審批骨干、要素處室及專家組成團隊集中攻堅解決。二是對在青環評機構實施信用分級管理,引導企業優選信用良好的優等環評機構。構建差異化監管體系,形成“守信激勵、失信約束”的良性監管導向,推動環評市場“優管提質”。
2.執法監管方面2條。一是將3166家正面清單企業全部納入“自巡查”智慧監管,保持非現場執法占比45%以上。升級執法一體化平臺,發揮平臺數據整合、指揮調度功能。二是推行柔性執法,對首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的企業,依法不予行政處罰;對輕微違法行為,通過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開展批評教育等方式,引導企業自覺守法。
3.總量指標方面1條。納入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試點的產業園區內的或市級審批的建設項目,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二氧化硫、顆粒物、化學需氧量的單項新增年排放量小于0.5噸,氨氮小于0.05噸的,免予提交污染物總量來源說明。
4.問需于企方面1條。推出“青島環境醫院”平臺2.0,增設云課堂科普、資料庫及案例庫等,精準對接中小企業治污技術需求;強化科技幫扶,環保體檢企業由20家增至40家以上。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