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深入推進青島市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工作的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美麗中國,志愿有我”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實施方案(2025-2027年)》和《山東省生態環境廳 中共山東省委社會工作部關于印發 <關于深入推進山東省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相關要求,建立健全具有青島特色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體系,以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繪就青島碧海藍天,到2027年,培育一批管理規范、素質過硬、活躍度高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推廣一批主題明確、質效突出、形式多元、群眾歡迎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品牌項目,構建一批文化為魂、覆蓋廣泛、科學布局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陣地,探索形成一批持續有效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模式和機制,基本形成制度完善、管理科學、協作順暢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工作體系,制定如下方案。
一、發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
(一)建立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社會化隊伍。鼓勵支持社會組織、高校社團等結合自身優勢建立各具特色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社會工作服務站等,探索“專業社工+志愿服務”融合發展模式,建設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以黨員志愿者、青少年志愿者、巾幗志愿者、銀齡志愿者等為引領,帶動社區居民(村民)參與生態環境志愿服務。
(二)組建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專業化隊伍。成立市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并發布品牌,動員支持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行業、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領域優秀專家學者和技術人才加入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各區(市)組建不少于1支專業化程度高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
二、培育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項目
(三)強化規范引導。圍繞重點任務和中心工作,科學設計貼近群眾需要、適合廣泛參與的志愿服務內容,面向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組織和隊伍定期發布,明確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的重點領域和方向。聚焦重要生態環保紀念日,緊扣主題集中開展有聲勢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活動。
(四)培育典型項目。推進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項目化運作,鼓勵通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理論宣講、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實踐、環保公益課堂、綠色低碳行動、環保科技創新、生態文化創作、生態環境監督及建言獻策等多種形式,大力挖掘、策劃和培育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項目。參加展賽交流活動,提升整體項目策劃能力。探索建立市級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項目庫,打造一批主題鮮明、貼近群眾、成效顯著、社會影響力的典型項目。各區(市)至少策劃1個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項目。
(五)實施品牌行動。聚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和美麗青島建設重點任務,圍繞水生態環境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無廢城市”建設、宣傳教育等業務領域,堅持“一盤棋”謀劃,上下聯動、區域協同推出一批專業性、連續性、成效性明顯的志愿服務活動。重點開展“美麗河湖志愿行動”“美麗海灣志愿行動”“‘無廢青島’志愿行動”“美麗中國宣講志愿行動”“‘零碳青島’志愿行動”等重點品牌活動(見附件1)。各區(市)每季度至少開展1次品牌活動。
(六)推動試點工作。積極引導和支持轄區學校、企業、園區、社區(村)等結對,聯合開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共建試點。鼓勵各分局重點圍繞噪聲污染防治、美麗鄉村建設、排污許可管理、生態環境執法等業務領域或可結合當地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組織志愿者通過巡邏排查、勸解幫扶和普法宣傳等多種形式,開展“向‘寧’致‘靜’志愿行動”“美麗鄉村志愿行動”“‘許小可’助企志愿行動”“環境監督志愿行動”等國家統一規定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試點工作(見附件2),探索志愿服務模式和機制。
三、加強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平臺陣地建設
(七)梳理場所陣地。鼓勵生態環境內容納入志愿服務站點,拓寬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領域。全面梳理整合轄區內各類環境教育基地、生態環境科普基地、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等陣地資源,發布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場地資源名錄,為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工作提供場所、崗位和條件。各區(市)提供不少于1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場地。
(八)構建數字陣地。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手段,加強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數字化管理。依托中國志愿服務協同平臺等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平臺推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注冊登記、項目發布、服務對接、時長記錄、效果評價等線上管理,利用線上工具賦能線下活動。
(九)構筑文化陣地。充分運用線上線下多種傳播渠道和方式,創作推廣一批體現青島特色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相關題材的文藝作品、文創產品、公益廣告等,講好青島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故事。各區(市)每年創作不少于1個文藝作品、文創產品或公益廣告。
四、提升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管理能力
(十)推動管理規范。發揮各區(市)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的統籌協調作用,做好轄區內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發展建設、志愿服務組織業務指導、志愿服務活動督導評估、志愿服務項目更新調度等工作,推進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有序開展。
(十一)打造整體形象。指導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規范服務行為,在節約環保的前提下,鼓勵設計含有“中國志愿服務”“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標識的隊旗、服裝等,同時結合我市實際添加特色化元素,形成統一、專業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形象,增強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的辨識度和影響力。
(十二)加強培訓交流。將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納入培訓計劃,圍繞生態環保中心工作,結合志愿服務需求,開發精品培訓課程,開展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生態環境志愿服務能力和水平。建立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師資庫,吸納相關行業專家、志愿服務組織負責人、優秀志愿者等。各區(市)依托轄區環保設施開放單位、環境教育基地、高等院校等資源,建立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培訓基地。
(十三)完善激勵機制。探索運用星級評定、服務評價、積分兌換等多種方式,建立多元評價和激勵機制。強化典型示范引領,宣傳推廣一批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先進人物、先進組織、先進團隊和優秀項目,推薦優秀代表參加全國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宣傳活動等,提高全市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的社會影響力。
五、健全生態環境志愿服務保障體系
(十四)加強組織領導。各區(市)生態環境局會同黨委社會工作部負責統籌指導,加強組織動員、政策支持和督促落實,與各區(市)宣傳、工會、共青團、婦聯、教育、民政等部門和人民團體的密切聯動,協同開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工作。堅持黨建引領,形成“黨建+”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模式。加大資金投入,探索建立多渠道籌資機制。強化宣傳動員,弘揚志愿精神,宣傳志愿文化,提煉經驗做法,推廣典型案例。
青島市生態環境局? ? ? ? ? ?中共青島市委社會工作部
? ? ? ? ? ? ? ? ? ? ? ? 2025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