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以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立足“嚴守資源安全底線、優化國土空間格局、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維護資源資產權益”工作定位,堅持規劃引領,強化要素支撐,全力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為青島在現代化強省建設中打頭陣、當先鋒貢獻積極力量。
第一,做優空間規劃引領。認真落實國務院有關批復,制定《青島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實施意見》,推動城市“一張藍圖”繪到底、干到底。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已獲省政府批復;東岸城區(含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城陽區、西海岸新區、即墨區5個分區規劃已通過市規委會審議并完成社會公示;36個鎮國土空間規劃全部完成,將陸續報批。全面推進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18個控規單元通過市規委會審議;建立鄉村責任規劃師制度,優化整合村莊布局,加快推動村莊規劃“上圖入庫”。綜合交通規劃、生態修復規劃發布實施,青島都市圈規劃等一批專項規劃有序編制。通過開展系列規劃編制、報批,全市“三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基本形成,為全市規劃建設與保護性發展提供了堅強的規劃支撐。
第二,強化土地要素支撐。圍繞“以高質量項目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制定實施15條土地規劃保障措施,創新開展處長促項目活動,實行重大項目土地報批專員制度,全市獲批建設用地5100畝,保障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約4800畝,有力支撐了全市“10+1”創新型產業體系等重點產業項目落地建設。針對房地產市場形勢變化,從風雨連廊、住宅陽臺等4個方面出臺不計容、不計價規劃支持措施,試行商品住宅用地預申請制度,進一步激發房地產市場活力。探索康養地產發展新模式,積極促進房地產轉型發展。健全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新增工業用地全部以“標準地”出讓,共出讓102宗、3578畝,有力保障了儲能產業園等重大項目落地。研究開展青島市優化人地關系推動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和東岸城區未按規劃實施地塊管理三年行動。全市首批8.87億元土儲債已順利發行,用于存量土地收回,將有效緩解財政資金壓力、助力低效用地再開發。綜合運用盤活存量房地產用地等支持政策,全市消化批而未供土地超9000畝,超額完成省廳閑置土地凈減少率目標,實現零新增。
第三,守牢資源安全底線。堅守耕地保護“國之大者”,市委書記作為市級“總田長”帶頭巡田,上下一體推動耕地保護政治責任落實。強化耕地以補定占,研究制定補充耕地指標統籌調配機制,保障耕地占補平衡指標9458畝,既有效促進了耕地保護工作,又保障了項目落地建設。進一步規范設施農業用地管控,配合做好2025年國家自然資源例行督察,違法占用耕地面積比例連續三年控制在0.6%左右,執法成效位居全省前列。全市2024年度耕地面積再次實現總量平衡,獲省廳獎勵用地指標600畝。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共同責任機制,實施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配合開展中央環保督察,成功爭取3億元中央財政資金支持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穩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探索碳匯植物種植試點治理裸露土地揚塵取得積極成效,資源和生態安全底線不斷夯實。
第四,深化便民惠企服務。擦亮“自然能辦”服務品牌,出臺規范用地預審與規劃選址、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規劃核實與土地核驗等政策,開展惠企利企活動40余場,常態化進行政策指導、提供發展咨詢、解決疑難問題,青島海麗雅集團存量土地功能優化、青島食品集團歷史遺留權屬確認辦證等一系列復雜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加快不動產登記“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山東省青島市提升不動產登記便利度”入選《中國營商環境發展報告(2025)》不動產登記領域地方典型案例;新建商品房合同簽訂與預告登記同步辦理;公積金貸款與不動產登記一并申請;非公證繼承登記累計為市民節省公證費超過2億元;深入推進“化解歷史遺留問題為群眾辦證”工作,2023年以來累計為群眾辦證7.18萬戶,群眾產權、住權得到有效維護。藝術中心接待游客18萬人次,青島城市客廳的招商推介、科普宣傳功能日益顯著。
第五,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把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嚴格落實黨組會“第一議題”和理論中心組學習制度,積極組織專題培訓,系統學習《習近平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習近平關于自然資源工作論述摘編》等,廣泛開展“聚力四維提升 爭當自然先鋒 獻禮建黨華誕——慶祝建黨104周年”系列黨員教育活動,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不斷夯實。扎實推進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系統開展警示教育、廉政談話等活動,強力推進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集中整治,全系統清風正氣不斷充盈。同時,強化統戰工作陣地建設,圍繞空間規劃編制、城市重大發展戰略研究、耕地保護等重大事項,邀請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為自然資源和規劃事業發展建言獻策、聚力聚智。
第六,系統謀劃下步工作。一是繪就藍圖,強化規劃戰略引領。聚焦城市性質和核心功能定位,完成市轄區分區規劃,海岸帶、停車場等專項規劃以及鎮級國土空間規劃報批工作,持續加強國土調查監測、規劃實施監督,提升自然資源治理能力,確保“一張藍圖”干到底。二是賦能發展,強化土地要素保障。緊盯“10+1”創新型產業體系建設,持續加強土地宏觀調控,進一步優化指標保障、用地報批、土地供應等工作機制,深入探索低效用地再開發,持續提升全鏈審批服務效能,全力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踐行使命,強化耕地嚴格保護。三是扛牢耕地保護政治責任,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耕地占補平衡管理,深化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牢牢守住634.14萬畝耕地和568.7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四是夯實底線,強化資源安全邊界守穩守牢。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有序推進殯葬領域腐敗亂象、土地征收突出問題、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存量問題整治等專項行動,深入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守牢資源安全、生態環保“一排底線”。五是鞏固基礎,強化社會群眾權益維護。扎實推進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確權登記,持續拓展不動產登記“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鞏固深化土地房屋產權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化解工作,切實維護企業和群眾權益,助力營商環境優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