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全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將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各項工作的總牽引、“牛鼻子”,深入推進行政審批系統“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創新打造青島營商環境會客廳,牽頭組建營商環境“三支隊伍”,組織開展“區(市)局長擂臺賽”,建立問題訴求“直通車”制度,持續提升企業群眾辦事便利度、滿意度,不斷擴大“營商青島共贏之道”品牌效應。各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主動作為、靠前服務、大膽創新,形成50余項基層典型案例。近期,遴選首批基層典型案例,通過新聞發布會向社會發布并在全市予以推廣。
聚力群眾辦事,創新服務模式辦好“身邊小事”全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堅持“小切口”破題,推行“一門辦、線上辦、流動辦、就近辦、入戶辦”全方位服務模式,辦好“惠民便民、可感可知”的“身邊小事”。
實現“一門辦”。市區兩級11264項政務服務事項納入各級政務服務大廳,實現“進一門、辦所有事”,日均接待群眾1.6萬人次,月均辦件量110.35萬件。
深化“線上辦”。全市上線45個“一件事一次辦”主題,打造32個全流程數字化審批服務場景,實現100類電子證照互通互認。西海岸新區試點推出政務服務“視頻辦”模式,實現全區“多點受理、上下聯動、云上審核、就近通辦”,今年已累計服務企業群眾2萬余次,有效提高網辦利用率。膠州市建設空中導服大廳,集云上預約、云上排隊叫號、智能問答、視頻服務、遠程協助等功能于一體,群眾足不出戶即可“一次辦好”。
推廣“流動辦”。在全市13個工業產業園區、樓宇探索設置政務服務站,變企業“上門找服務”為政府“主動送服務”。市北區創新打造“一站式”樓宇政務服務會客廳3.0版,推出5項特色服務,為樓宇企業群眾提供精準化、個性化服務,助力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嶗山區踐行“一線工作法”,開通“嶗省事”流動審批服務車,深入項目現場30余次、解決問題50余項。
完善“就近辦”。推動基層便民服務中心運行建設達標升級,年底前全市便民服務場所100%達到標準型,30%以上達到標桿型。李滄區打造有溫度有速度的跨層級“全域通辦”基層政務服務新體系,下沉28項“跨層級”事項權限,為企業群眾提供服務3500余次,遠程指導8200余次。城陽區推進與高新區審批服務跨區聯動,首批推出21個事項,市北區推動37項基層高頻審批業務“入駐街道”,實現“就近辦”。
探索“入戶辦”。市南區結合基層組織建設,試點依托社區網格員建立上門服務機制,設置“入戶辦”專員,推出百余項政務服務高頻事項,針對性解決老弱病殘孕等特殊群體事項辦理問題,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聚力項目建設,推動重點項目早落地快開工
全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聚焦工程建設項目,組建“金牌團隊”,推行“竣工即投產”“一張點菜單·全程幫代辦”全流程改革,不斷刷新全過程審批“青島效率”。
在審批流程上,即墨區推出工業廠房“竣工即投產”改革,壓茬推進拿地即開工、圖證分離、施工許可分階段辦理、竣工即投產等全鏈條服務,三菱重工海爾空調機項目(三期)投產時間預計比常規流程至少提前兩個月。城陽區全面創新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全鏈條審批告知承諾制,梳理審批服務事項43個,減免申請材料82項,為仁和居、順德居等60多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辦理了施工許可。平度市公布審批事項清單,簡化辦理程序,為41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完成施工許可手續辦理。
在服務方式上,統籌市區兩級資源,強化市區聯動、部門協同,從市區兩級行政審批服務局挑選60余名核心業務骨干,組建“金牌團隊”,為重大項目提供全鏈條審批服務。截至目前,全市423個省市重點產業項目中,已有391個辦理施工許可,完成率達92.43%。嶗山區實施重點項目“一張點菜單·全程幫代辦”服務改革,繪制涵蓋建設審批、企業準入、行業許可等領域共84個審批事項的集成式全品菜單,青島釣魚臺美高梅酒店開業審批時間相比于國內其他城市同類酒店縮短半年以上。西海岸新區開通“項目審批服務直通車”,將審批端口前移,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市政公用服務、聯合驗收等事項現場辦理,共現場服務項目237個、一線解決問題160個、發證140件次。
聚力企業發展,健全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
全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圍繞企業需求,推出“便利準入、流程再造、協同創新、降本增效、暢通退出”全周期服務,持續健全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
推動便利準入。市南區建立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預備案”制度,允許產權單位預先備案一套產權證明材料,實現“預備案”一次,后續入駐企業免提交,完成中山路改造項目,太興里、三江里、海天中心等39處地址的“預備案”,改革成果惠及千余戶市場主體。
深化流程再造。即墨區創新“智能表單”改革,梳理合作社設立登記等事項申報材料模板,制作零基礎辦事指南,實現文書材料標準化、規范化,全區共有17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智能表單”完成了設立、變更登記。平度市創新實施電子營業執照“一照通查”,將企業涉稅信息、社保參保證明等高頻查詢信息,全部歸集于市場主體電子營業執照,實現信息查詢“指尖辦”。李滄區實施初創企業服務制,提供集咨詢、幫辦代辦、受理、評價于一體的“全鏈條”高效服務。
加強協同創新。萊西市從基層醫療機構、醫師和護士實際需求出發,創新推出醫療機構、醫師和護士注冊智慧化審批改革,開創了基層醫療衛生領域審批服務新模式。全省醫護注冊智慧化改革現場會在萊西召開,青島市作為全國審批系統唯一一家被邀請代表,在國家衛生健康領域法治營商環境現場會上作典型發言。
持續降本增效。面向新開辦企業發放開業大禮包,免費提供四枚印章,為企業年節省成本約8000萬元。搭建“青易辦”簽署中心,每年提供電子簽署65萬次,助力行政審批、政策兌現、政府采購等事項“零跑腿”。
暢通退出機制。推出簡易注銷、注銷預檢、代位注銷、除名、強制終止、歇業等8項個性化退出便利舉措,為市場發展注入活力。
聚力資源配置,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全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深化交易制度改革,推行“應進必進”“一照通投”“電子保函”、遠程異地評標全過程改革,持續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拓寬平臺覆蓋面。加大公共資源交易“應進必進”推進力度,積極推動適合以市場化方式配置、具備交易條件的公共資源交易項目進入平臺交易,實現工程建設項目交易全流程電子化,預計年均為投標企業節約成本6900余萬元。
拓展電子營業執照應用。全省率先實現電子營業執照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一照通投”,破解長期以來CA跨區域互認難題,實現企業從事公共資源交易“無介質、免注冊、零成本”,預計年均為交易主體節省近500萬元。
深化保證金制度改革。大力推行電子保函,取消服務類、采購類交易項目投標保證金。全面清退應退未退的各類歷史沉淀保證金,持續減輕市場主體負擔,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全市共清退歷史沉淀保證金3282.6萬元,涉及經營主體379家、項目341個。開發完善投標保證金自動繳退系統,持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推行遠程異地評標。膠州市實現省內威海、煙臺、濟寧等六地市20個項目遠程異地評標,交易金額達112.36億元,實現了常態化運行。萊西市推行遠程異地+“直播監督”評標新模式,切實打造“公開、公平、公正、高效”的陽光交易平臺。截至目前,全市公共資源進場交易項目5391個,同比增長18.98%。
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作為全市最大的政務服務“窗口”,服務經營主體發展最直接、感受群眾辦事最真切、身處營商環境建設最前線,改革創新是事業的生命線,服務是最純的底色。下一步,全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將持續推進政務服務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堅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服務,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案例,助推行政審批服務提質增效,助力青島營商環境優化提升。
(來源:青島日報)
網址:https://epaper.guanhai.com.cn/conpaper/qdrb/h5/html5/2023-09/08/content_18545_8262656.htm?curr=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