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上半年,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始終站穩企業群眾立場、緊盯企業群眾需求,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牽引,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創新,積極爭取國家層面和省級層面改革試點12項,有效推動政務服務供給和需求精準對接,擦亮“在青島·青易辦”政務服務品牌。
一、上半年工作情況
(一)在以改革的思維助力“企事有解”上攻堅突破
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以改革的思維破解企業經營發展難題。在便利準入方面,推行“個轉企”一件事改革,變過去先注銷再新辦為直接變更,實現一次申請、一網通辦,助力1800余戶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扎實推進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批復的經營主體登記注冊代理服務管理改革試點,出臺登記注冊領域代理人服務和管理制度文件,上線代理服務管理系統,進一步規范代理行為。在陪伴成長方面,健全企業訴求精準響應機制,成立“青益企”服務團隊,常態化開展“一線聯企助力行動”,線上線下參與企業、商協會、個體工商戶等4000余家。依托青島營商環境會客廳,圍繞民營經濟發展、招標投標、統一戰線等主題開展政企交流活動44場次,有效回應企業訴求300余件。在降低成本方面,牽頭制定《青島市進一步推動招標投標市場規范健康發展實施方案》,持續開展新一輪工程建設招標投標領域專項治理。優化升級“青e見”數字評標系統,3700余個項目實現“線下不見面、線上面對面”。依據投標人信用情況,差異化減免工程建設項目投標保證金,全面推廣電子保函應用,電子保函費率降至1‰,全省最低,最大限度降低企業交易成本。
(二)在緊盯企業需求拓展“增值服務”上攻堅突破
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深化定制化、個性化服務模式,持續放大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張大為工作室平臺效應,為企業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240余個。著眼項目全生命周期,統籌全市審批服務系統資源力量,為460個年度省市重點建設類項目逐一定制審批服務清單,梳理服務路徑,協調解決難點堵點600余個。扎實做好審批服務“后半篇”文章,健全從服務建設主體到服務經營主體的快速轉換機制,會同相關部門做好經營許可辦理等手續,助推重點項目實現從建設到經營的快速轉換。在此基礎上,以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張大為工作室和10個基層工作站為主陣地,組建全市審批服務系統營商企服“金牌團隊”,盤活各層面涉企服務資源,主動靠前一步,真心實意為企業解難題。
(三)在強化數字賦能推動政務服務“高效辦成”上攻堅突破
對標上海、深圳等先進地區經驗做法,主動搶抓大模型發展機遇,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政務服務融合創新,推動政務服務由人力服務型向人機交互型轉變、由經驗判斷型向數據分析型轉變。在咨詢端,打造7×24小時“青易問·云客服”,實現群眾辦事咨詢“一線應答”,響應效率提升90%,基本實現應答零延遲。在辦理端,探索deepseek大模型在事項導辦、網上申報、審核反饋等各環節應用,推出首批“邊聊邊辦”AI場景。通過問答交互和數據共享,實時理解群眾辦事意圖,實現表單“智能預填”、材料“智能預審”,讓企業群眾“聊著天辦成事”。在服務端,健全全流程數字賦能體系,下大力氣優化線上辦事渠道,常態化開展我陪群眾走流程活動,對網辦率較低的高頻事項打開分析、找準堵點,確保線上辦事平臺既能用又好用,廣大企業群眾既想用又會用,辦事材料免填寫率63%以上,首次辦理通過率94%以上。
(四)在下足“繡花功夫”提升“服務溫度”上攻堅突破
加強對政務服務場所精細化管理,優化整合綜合窗口、做優做強專業窗口,提升企業群眾辦事體驗。為破解群眾辦事“盲目跑”“多頭問”等難題,創新“人機協作”服務模式,建立總服務臺統一入口、各專區高效聯動的“1+N”幫辦機制。配備服務意識強、業務能力好的“百事通”幫辦團隊,手把手、肩并肩幫辦,累計服務群眾近6000人次。上線青島市民中心“數字人”助手,提供語音喚起、輔助辦理、問答式引導等幫辦服務。聚焦企業群眾差異化辦事需求,落實濟青都市圈聯動發展機制,聯合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發布《濟青雙城商事登記審查標準》,互設“佳佳幫您辦”青島服務站和“張大為工作室”濟南服務站,為企業提供定制化指導。在青島市民中心開展出入境、不動產、公積金等周末專場服務23場次,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提供定制化上門服務220余次,提供延時、錯峰服務1.23萬余次。全面推動線下辦事“只進一門”,統籌做好2025年第一批“高效辦成一件事”在市民中心落地工作,明確“一件事”線下進駐機制,以及進駐范圍、標準、流程、退出等規程,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水平。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在以改革的思維服務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上下功夫、求實效。圍繞市委、市政府“項目推進落實年”部署要求,全面推廣開工、報裝、驗收“一件事”改革,發揮全市行政審批服務系統重大項目“金牌團隊”作用,根據項目特點、規模、產業類型等因素為項目“精準畫像”,強化全過程跟蹤服務。充分發揮政務服務數據資源先行優勢,重點聚焦企業和個人全生命周期、群眾辦事全過程,健全完善全市政務服務大數據庫,從結構、質量等維度提升數據分析的精準度和有效性,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二)在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上下功夫、求實效。高質量完成前4輪營商環境綜合性政策落實情況的評估,在此基礎上,全面對標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做法,研究制定我市營商環境創新政策5.0版,重點圍繞培育和激發市場活力、加強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強化要素供給與保障效率等領域,集成推出更多針對性強、含金量高、便民利企的改革措施。
(三)在數字賦能政務服務提質增效上下功夫、求實效。深化AI大模型在辦事咨詢、業務申報等各環節應用,持續拓展線上應用場景,年內力爭打造不少于20個“邊聊邊辦”AI場景。同時,在審批服務端探索打造AI收件助手、AI審批助手等應用場景,形成線上線下相融合的“人工智能+”政務服務場景矩陣,推動政務服務從“能辦”向“好辦易辦”轉變。
(四)在持續降低公共資源交易成本上下功夫、求實效。扎實開展第二輪招標投標領域專項治理,在完善“青e見”數字評標系統的基礎上,探索智能輔助招標投標,集成交易場地自主預約、智能輔助評標、資質業績自動匹配等服務模式,最大限度減少線下人為干預,提升公共資源配置效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