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逐海風、搏海浪、洗海澡……連搜索框里都涌動著同一片“清涼”。夏天一到,誰能抵擋住撲進大海懷抱的誘惑?
?
旅游數據里,體現出人們對大海的向往——
?
截至7月9日,今年青島海洋旅游聯合運營接待總人數突破150萬人次;7月以來,“海上看青島”日均接待游客約2.8萬人次。放眼全國,今年一季度海洋旅游業實現增加值3842億元,同比增長7.5%。去年,山東沿海7市接待國內游客4.8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達536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5%和12.6%。
?
入夏后,青島石老人海水浴場成為市民游客踏浪游泳的好去處 王雷攝
?
有網友說:“青島海上的快樂,DDDD(懂得都懂)。”
?
人為啥一靠近海洋,就感到快樂?這片翻涌了億萬年的海,如今又藏著哪些新鮮玩法?
?
一、解鎖青島的“海海海”
?
先帶你看看,若來青島,能解鎖哪些“親海玩法”?
?
在沙灘開啟淘趣盲盒。抬腳就能撲進浪花的懷抱,沙灘是零門檻擁抱大海的好地方。社交媒體上,“青島本地人私藏的神級海灘”“青島最值得去的沙灘”等詞條熱度居高不下,吸引著人們奔赴。
?
金沙灘海水浴場成為市民游客休閑露營的好地方
?
在淺灘趕海挖蛤蜊,光腳踩過被太陽曬得溫熱的沙粒,支起帳篷扎營聽海浪的聲音……這些刻在沙灘基因里的經典玩法,總能滿足人的親海情結。
?
乘游船劃開粼粼波光。要想換個視角看大海,那就登上游船。青島15條精品航線串聯起五四廣場、棧橋等城市核心地標,“海洋+啤酒”“音樂+夜游”“海鷗+逐浪”,不同航線各具魅力。
?
游客乘船欣賞浮山灣燈光秀
?
比如,沿著“橘子海”航線航行,看日落時分,整片海域從琥珀金變為緋紅;搭乘“夜游浮山灣”游船,待暮色漫過天際,浮山灣便化身巨幅幕布,五彩斑斕的燈光秀隨著浪濤搖曳……
?
去海島感受離岸治愈。青島有120個海島,好似散落在海上的明珠,各有各的特色與風情——靈山島藏著火山巖的滄桑,竹岔島飄著漁村的煙火,田橫島帶著歷史的余韻……
?
靈山島被稱為“靈島浮翠”
?
從環島觀光、休閑垂釣、海島民宿,到地質科普、氣象研學、海洋生物觀賞等,怎么玩都愜意。接下來,青島將打造獨特而生動的“海上旅游+海島生態”旅游產品,擬陸續開通“積米崖-靈山島-齋堂島”“積米崖-靈山島-齋堂島-日照萬平口”航線。
?
和海浪玩一場推拉游戲。“起猛了,在青島看見Hello Kitty在海上沖浪!”動感飛艇、觀光快艇、漂移艇、拖拽船、水上槳板等項目,把青島的海面變成了巨型歡樂場。每一聲引擎轟鳴都叩擊心弦,每一次浪涌顛簸都讓人心跳加速。
?
去海底來一次深藍探秘。奧帆海洋文化旅游區正把海底的秘密打包成禮物——潛水體驗、專業培訓、主題旅游等一系列項目,邀你一頭扎進青島的深藍里。
?
青島旅游集團引進潛水運動項目
?
潛水愛好者可近距離觀賞北方特有的魚群、海星、海膽、螺蟹等水下生物,感受失重感與海底世界的神奇,來一場海底探險。
?
二、親海為何是夏天的“執念”?
?
盛夏時節,人為何總愛“向海而行”?
?
生理本能:刻在DNA里的原始沖動。海對炎夏的撫慰,首先源于身體對清涼最誠實的渴求。從物理特性來看,水的導熱能力約為空氣的25倍。因此,當皮膚接觸水流時,熱量會被源源不斷地帶走,皮膚熱感受器會迅速傳遞“降溫”信號,帶來即時的清涼感。
?
“玩海”是不少人夏季出游的必選項 ?韓星攝
?
人對大海的眷戀,還藏在跨越億萬年的生命密碼里。35億年前,原始海洋孕育出第一個單細胞生物。科學研究表明,人類是從魚進化而來。可以說,人對海的依賴并非后天習得,而是根植于生命演化的漫長進程中,是刻進DNA里的本能。
?
文化基因:從猿人手掌到短視頻里的水花。人類對水的依賴具有深遠的歷史根基——凡水流經之處,往往孕育文明:古埃及尼羅河文明,兩河流域文明,黃河、長江孕育的中華文明等等。同樣,“鄰海而居”也是人類的優先選項。據統計,目前全球百分之二十八的人口居住在離海岸不到100公里的范圍內。
?
人們在海邊沖浪,盡享“海趣” ??王雷攝
?
事實上,人類“玩海”的歷史,遙遠到超出我們的想象。考古證實,37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會用手掌舀水嬉戲;1.8萬年前的山頂洞人以海蚶殼為飾,開啟與海洋的奇妙互動;唐代出現的“弄潮”活動中,人們在潮水中擺出各式姿態,類似現在的“沖浪”運動。
短視頻時代,海上沖浪、海邊派對等成為時尚生活的視覺符號,不斷強化“夏天=親海”的認知。
?
勇者游戲:當腎上腺素遇上驚濤駭浪。“無關年齡性別,只要懷揣探索自然的勇氣,就能在海上遇見不同的自己”——親海是勇敢者的游戲。
?
2024年中國動力沖浪板公開賽(青島站)開賽 王雷攝
?
沖浪者等待10米卷浪如高墻般迫近時,腎上腺素瞬間奔涌,瞳孔在期待中驟然擴張;深潛者穿越藍洞時,每一寸神經都在感知深海的重量;帆板運動員在臺風邊緣那0.1秒的轉向,神經傳遞著原始狩獵般的興奮。
?
這種與自然博弈的快感,正是親海體驗的魅力所在。
?
三、這片海,怎么玩?
?
向海,向海,向海!
?
親海,是人類割舍不下的情結,也是文旅產業的發力點之一。
?
當前,濱海城市正投入更大精力開發海上旅游,創新業態,豐富“玩法”。
?
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我國海洋旅游比陸地旅游起步晚,產業生態仍在培育期。開拓這片“藍海”,需要敢為人先的魄力。
?
比如,青島牽頭整合63家航商,組建全國最大海上旅游聯合運營體,打造海洋旅游聯合運營青島模式。截至7月9日,民營航商年度游客接待量占據青島海洋旅游聯合運營體接待量的近三成。
?
“海上看青島”旅游產品 王雷攝
?
又如,三亞打造“亞太游艇之都”,率先落地全國首個“入境免擔保”“零關稅游艇”“五年以內游艇進口”三重政策,出臺《三亞市游艇旅游服務規范》等制度標準,推出游艇過戶“一次辦,不停航”改革試點……截至目前,三亞已集聚7300余家游艇相關企業,占全國總數的22.7%。
?
一系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創新,為產業生態的蓬勃生長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
打造難以復制的“獨一份”體驗。在旅游消費深度升級的當下,旅游的本質越來越體現出差異化體驗的特征,海洋旅游也不例外。
?
冰島阿克雷里的觀鯨之旅 圖源:斑馬旅游公眾號
?
青島“追鷗逐浪”航線,在2024年11月至2025年4月的傳統旅游淡季,接待游客高達43.38萬人次;冰島阿克雷里的觀鯨之旅,讓游客在北極海域近距離觀賞座頭鯨躍出水面的震撼瞬間;馬爾代夫“一島一酒店”的開發模式,則賦予每個島嶼獨特的屬性。
?
它們通過構建稀缺性、個性化的沉浸式場景,響應游客對獨特體驗的消費需求,形成吸引客流的強磁場。
?
架起產業間的“跨海橋”。海上旅游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全鏈條的深度協同與高效聯動。
?
縱向看,海上旅游已形成從裝備制造、航線運營到產品銷售的完整產業閉環。如挪威峽灣游輪旅游,圍繞“探索北極圈”概念,先是設計、打造具備破冰功能的特色游輪,再通過聯動全球旅行、搭建線上銷售矩陣,將產品推向世界。
?
游客在挪威小鎮博德Saltstraumen乘坐快艇觀看海里的大漩渦 圖源:三聯生活周刊
?
橫向看,海上旅游的提質增效,更需與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關聯產業實現深度滲透與有機交融。以印尼巴厘島為例,在烏布等地將克差舞、甘美蘭音樂融入海灘度假場景;在努沙杜瓦等地打造熱帶風情酒店,以木雕、藤編等裝飾搭配海景;在庫塔海灘等地展銷舞蹈造型玩偶、蠟染服飾等文創產品,構建“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生態。
?
炎炎夏日,浪花已開。那就伴著輕輕的一陣風,來海邊踏浪吧。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