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以來,青島市司法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擔當作為、狠抓落實,推動全面依法治市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質量發展。
一、統抓協調全面依法治市,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青島
推動召開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委員會辦公室第八次會議,制定實施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年度工作要點和全市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工作計劃,部署推進法治建設更加有力。組織調整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及各協調小組、辦公室組成人員,增設涉外法治協調小組,統抓協調全面依法治市的機構更健全、分工更合理。深化法治領域改革,推動各區(市)和71家市直部門(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抓好86個法治建設重點項目,著力解決群眾、企業急難愁盼問題。推動落實持續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20項具體舉措,助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通報全市述法工作典型,壓實法治建設責任。申報年度法治督察計劃,制定《2025年法治督察工作方案》,做好法治工作重要方案、決定的備案審查工作。加強法治建設理論和實務研究,4篇調研成果分獲全市政府系統優秀調研成果一、二、三等獎。
二、提高政府立法工作質效,以高質量立法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
推動制定《青島市海洋經濟促進條例》,加強海洋生態保護,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4+4+2”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推動制定《青島市浮山森林公園和太平山中央公園保護管理條例》,完善保護管理長效機制,改善城市生態和人居環境。推動修訂《青島市旅游條例》,加強旅游規劃與資源保護,完善現代旅游產業體系,規范旅游市場秩序,提升旅游服務品質。推動制定《青島市瓶裝液化石油氣管理辦法》,全鏈條規范瓶裝液化石油氣儲存、充裝、運輸、使用等各環節,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推動修改《青島市軌道交通保護區施工作業管理辦法》,規范軌道交通保護區施工作業安全監管工作,保障軌道交通安全運營。堅持“立改廢”并舉,推動修改2件、廢止2件政府規章,有效促進法制統一,確保政策同向發力。
三、縱深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以高水平法治護航新質生產力發展
健全完善“優審、快審”機制,審查行政決策事項84件、政府合同22件,辦理政府法律事務33件次,合法性審核、備案審查規范性文件21件,提出意見建議503條,涉及資金721.5億元。全市司法所審查各類決策事項3863件,實現鎮街決策合法性審查全覆蓋。
建立涉企行政規范性文件失效前提醒機制,保障企業及時了解涉企行政規范性文件效力狀態。牽頭開展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聚焦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等,推進涉企行政執法領域突出問題整治。對1600余家企業開展涉企行政執法滿意度測評,確保專項行動成效可感可及。制定并落實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16條措施,梳理并公布涉企行政檢查主體和檢查事項清單,實現“清單之外無檢查”“未經公布不檢查”。在全市部署運用山東省涉企行政檢查平臺,推行“掃碼入企”。推動“綜合查一次”,開展分級分類“差異化監管”“非現場監管”,圍繞重點行業編制“一業一冊”依法經營指引。上半年,全市行政檢查數量同比減少54.4%。
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全市復議機關收案3220件,同比上升31%,審結2079件,直接糾錯率8.3%,調解和解率20.1%。復議惠企相關經驗被《人民日報》專題報道,1個案例入選司法部行政復議典型案例,行政應訴處被評為“全國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工作表現突出集體”。
四、全力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努力營造高水平安全社會環境
統籌推進教育改造、社區矯正、安置幫教、糾紛化解、法治宣傳“五項工作”,維護社會安全穩定。聯合民盟青島市委設立“黃絲帶幫教”基地,打造“教育矯治+技能培訓+社會融入”三位一體幫扶模式。社區矯正機構和受委托司法所制定矯正方案2600余個,組織社區矯正對象開展教育、公益活動等6.3萬余人次,協調落實職業技能培訓、就業就學指導等社會適應性幫扶548人次,確保更好融入社會。邀請中華傳統文化講師團授課,以中華傳統文化提升監所、社區矯正機構教育矯治工作質效。總結推廣社區矯正“隊建制”管理試點經驗,實現區(市)社區矯正新型片區化管理模式全覆蓋。推進全市首所專門矯治學校建設,用法治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編寫“減假暫”辦理工作指引,推動規范化辦案,進一步提升刑罰執行工作水平。深化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推進工程治理等“八大行動”,開展外包施工等領域“六項整治”。全市監獄連續25年實現監管安全,連續19年實現生產安全。推動司法行政戒毒向特殊群體延伸,為監獄服刑人員、社區矯正對象提供戒毒醫療等服務,提高特殊群體識毒防毒拒毒能力。深入14所大、中、小學校,對2800余名師生開展禁毒宣傳,幫助學生筑牢青春防線、守護無毒未來。建立“三所聯調”工作機制,穩妥有序推進商事調解,提升矛盾糾紛化解合力,1個案例獲評山東省“十佳人民調解案例”。
五、優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增強人民群眾法治獲得感滿意度
推進公共法律服務“一網同城”,為群眾、企業提供一站式、智能化、便捷化的公共法律服務。加強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與“政府法治一張網”平臺的融合應用,提升法治業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推進法律援助案件精細化管理,全市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513件,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834.02萬元,回訪滿意度100%。推動12348與12345熱線深度融合,12348熱線接通率100%,解答咨詢10.8萬余件,服務群眾13萬余人次。召開青島市第十次律師代表大會,順利完成律協換屆工作,增設可持續發展與ESG、海洋經濟、人工智能等11個專委會,推進新時代律師工作高質量發展。全市現有律所616家,律師10478人,上半年辦理案件突破15萬件。深化惠企法律服務,迭代推出合規法律服務2.0版,發布企業環保、跨境投資、財稅、知識產權合規工作指引,建立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合規指導機制。組織開展RCEP“春風惠企”行動、外貿合規環保合規專項法律服務、法庭外債務重組研討會、“學習貫徹民營經濟促進法青島在行動”、中小企業服務月等活動。圍繞國際貿易摩擦應對等主題組織大型主題宣講。完善“律企結對”機制,為重點外貿企業提供法律咨詢、合規指導、應訴支持等服務。上半年,組織開展惠企服務2.8萬余次,參與惠企政策制定10件次,走訪對接企業2069次,開展法律政策宣講和合規培訓709場,合規法治體檢152次,切實以高水平法治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
六、提升涉外法律服務水平,以法治賦能高水平對外開放
組織實施關于加快推進涉外法治建設的21條措施,推動中國—阿拉伯國家涉外法律服務中心、中國企業出海(青島)國際法律服務工作站、企業跨境綜合服務基地等涉外法律服務機構入駐青島中央法務區涉外法務區。涉外法務區境外服務站投入運營,發布《企業投資中亞國別報告》,為企業“出海”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務。編制涉外法律服務機構和涉外律師名錄,引進2家知名涉外律所。推進國際航運中心海事法務部工作,引進全球前十的希臘菲尼克斯船級社亞洲總部,組建海事海商法律服務團,推動海事法律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以此為支撐,在最新的“新華·波羅的海”指數評估中,青島港提升2個位次,在全球港口排名位列第13位。創新建立涉外法律服務律師輪值機制,首批匯聚24家頂尖律所入駐涉外法務區輪值,打破地域限制,為企業提供“訂單式、個性化”精準服務。組織開展“青島市涉外法律服務”系列活動,舉辦“法潤青企 揚帆出海”“涉外法律服務護企行”等專題活動,開辦律師大講堂20余場,全方位服務企業“走出去、引進來”。舉辦“加強涉外法治建設 提升高水平對外開放法治保障能力”專題培訓班,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涉外法治工作隊伍。青島市在全省涉外法治建設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發言,3個案例獲評全省涉外法治建設典型案例,5個案例獲評優秀案例,居全省首位。
雖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黨委、政府要求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如統抓協調全面依法治市的力度需要加強,推進法治領域改革的步伐需要加快;行政執法監督力量薄弱,涉企行政執法有待進一步規范;公共法律服務智能化、數字化、便民化程度不夠高,司法行政基層基礎依然薄弱,涉外法律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人才隊伍建設需要加強,等等。
下一步,市司法局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立足“一個統抓、五大職能”,進一步全面深化法治領域改革,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組織開展法治建設“一規劃兩綱要”實施情況評估驗收,編制法治建設“十五五”規劃。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推動制定修訂旅游、瓶裝液化石油氣、大數據、軌道交通、交通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法規規章,科學謀劃2026年政府立法計劃。加強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規范化建設,深入開展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優化涉企復議案件審理機制,完善府院聯動、府檢聯動機制。提升監獄、戒毒執法規范化水平,加強對社區矯正、安置幫教對象的教育幫扶,建成全市首所專門矯治學校并投入使用。推進公共法律服務“一網同城”,深化“產業鏈+法律服務”機制,圍繞新質生產力創新法律服務產品。加強企業行政合規全過程指導,制定金融、海洋等領域合規工作指引。加強涉外法治建設,引育高水平涉外法律服務機構,成立涉外法治人才創新培養共同體,為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