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國經濟半年報已經發布,全年經濟形勢怎么走?下半年宏觀政策如何發力?7月16日,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行的第187期“經濟每月談”上,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張宇賢認為,預計全年經濟運行將呈現“前高后緩、波幅平穩”特征,各季度增速之間的波幅將較去年更為穩定,能夠實現全年預期增長目標。綜合研判下半年政策動向,既要立足于統籌“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開局,也要合理優化宏觀政策之錨。在具體政策設計上,建議做好增長型政策、改革型政策、開放型政策、穩定型政策四篇文章。
張宇賢表示,今年上半年,在面對外部沖擊影響加大,內部困難挑戰較多的情況下,我國宏觀政策加力提效,地區部門聚力克難,經營主體積極應變,我國經濟展現出極強的韌性和活力,GDP同比增長5.3%,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均提高0.3個百分點,總體呈現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生產增強、消費回暖、出口強勁、質量提升、民生改善的特點,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打下了堅實基礎。
同時,經濟運行也面臨一些風險挑戰,影響平穩運行。突出表現為四大壓力:一是出口下滑壓力。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最新一期報告,均下調了對2025年世界經濟增速的預測值,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將導致我國的外貿出口需求有所減弱。上半年我國外貿出口數據亮眼,客觀上有“搶出口”“搶轉口”因素,出口需求存在提前透支情況,中美經貿摩擦將持續考驗我國出口韌性和企業應變能力。二是政策效應壓力。上半年宏觀政策應出盡出,提前發力也意味著下半年存量政策效應趨于遞減。三是房地產調整壓力。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仍有難度,目前主要是局部的、點狀式改善、整體仍然疲弱。四是物價低位運行壓力。截至2025年6月,我國CPI已連續28個月同比漲幅低于1%,PPI連續33個月下跌,出口價格指數連續26個月下跌,GDP平減指數連續9個季度下跌。
對于下半年政策,張宇賢認為,應根據發展目標、當前形勢、外部環境等進行綜合研判,關鍵要抓住兩方面:一是統籌“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開局,政策力度要銜接好,既要順利完成2025年全年發展目標,又要給“十五五”開局之年的政策發力留有后手。據此判斷,逆周期調節政策會因時因勢進行優化完善,但下半年出臺規模性刺激政策的可能/概率相對較小。二是合理優化宏觀政策之錨。如果以GDP增速為主要錨,基于上半年我國經濟的良好表現和我國經濟的韌性,今年5%的經濟增長目標是大概率能夠實現的,宏觀政策似乎沒有進一步加力的必要。但如果錨定通脹水平、內需消費、民生保障,宏觀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地定向發力。
具體而言,政策設計上還要做好四篇文章:
一是增長型政策要預研儲備。確保從容應對外貿環境的不確定性、房地產止跌回穩的復雜性,增長政策要堅持常態化、敞口式的預研儲備,不斷完善穩就業穩經濟的政策工具箱,確保必要時能夠及時出臺實施。
二是改革型政策要加快落地。加快完善反內卷體制機制,破除誘發產能過剩的制度性障礙。推進中央地方財稅體制改革,增強地方自有財力,調動地方積極性。
三是開放型政策要縱深推進。以服務業擴大開放為重點,進一步推動服務業開放更多地從“準入”到落地“準營”。
四是穩定型政策要更加有力。涉及到就業和民生保障的相關政策要加大力度,兜牢發展的底線要求,保障社會和諧穩定。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加大失業保險費穩崗返還力度,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在“兩重”“兩新”基礎上,增加“兩保”(居民社保和居民醫保)政策,從而進一步提高宏觀政策普惠性。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編輯:潘卓然 ?責編:周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