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扎實開展工作,年度業務目標圓滿完成
2016年,市城鄉建設委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統籌城鄉建設”為主線,堅持正確導向,突出工作重點,開展九項行動,承擔的12項業務職能目標,均按計劃實現,部分項目超額完成,調穩抓活動扎實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取得突破,城鄉建設發展持續性、宜居性不斷提高。
(一)全面貫徹中央、省城市工作會議精神。
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全市城市工作會議,全面貫徹中央、省城市工作會議精神,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城市工作,繼續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本土優勢,加快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意見》發布實施,作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領域的綱領性文件,為解決城市科學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層次問題,開創城市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二)新型城鎮化戰略縱深發展。
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青島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實施方案》等相關政策文件發布實施,重點突出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投融資、行政管理、生態文明、產業發展、社會治理、文明建設和建設管理等八大領域的體制機制創新,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新機制初步建立,順利通過中期評估,國家發改委給予高度評價。
特色小鎮建設。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意見》正式出臺,著力打造一批具有青島本土優勢、特色鮮明、示范帶動效應明顯的特色小鎮。已有1個鎮入選國家特色小鎮,5個鎮入選省級特色小鎮。
城鄉環衛一體化。全面落實戶集、村收、鎮轉運、區市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理新模式,即墨、平度垃圾焚燒處理廠、膠州垃圾處理廠三期建設將于年底投入使用。加強綜合整治,村內保潔與周邊整治相統籌、環境保潔與拆除亂建相結合、大街廣場環境提升與背街小巷整治相協調,促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品質提升。
傳統村落保護。完成了黃島區西寺村、即墨市李家周疃村、萊西市西三都河村、膠州市玉皇廟村等4個省級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編制。即墨市南里等3個村評為第三批山東省傳統村落,黃島區海青等2個鎮被評為第三批山東省省美麗宜居鎮,城陽區夏莊街道山色峪等5個村被評為美麗宜居村莊。
(三)市辦實事超額完成。
棚戶區改造。2016年我市承擔棚戶區改造任務6萬戶,改造任務量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一。截至目前,全市共簽訂房屋征收協議5.85萬戶,完成計劃征收的97%,其中,貨幣化安置協議3.46萬戶,占已簽協議總數的59%,實物安置協議2.39萬戶,年底前將超額完成任務目標。
農村危房改造。2016年農村危房改造計劃開工6000戶,已基本完工5944戶。全市累計投入危房改造資金近4.1億元,改造農村危房4萬戶,惠及農村人口約14萬人,占全省農村危房改造總量的13%,我市在農村危房改造中“五統一”(統一設置危房改造后的門牌編號;統一更換鋁合金或塑鋼門窗;統一鋪裝室內瓷磚或水泥地面;統一裝吊天棚;統一內外墻粉刷)的經驗做法在全省范圍內進行推廣。
新增供熱與節能保暖改造。2016年計劃市區新增供熱面積400萬平米,已開工建設410萬平方米,完成330萬平方米,占計劃面積82.53%。完成252萬平方米的節能保暖改造工程,700余棟老舊建筑面貌和品質明顯提升,2.9萬戶居民住房條件得到改善,供熱能耗平均可下降40%左右,實現年度節煤約2.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5.7萬噸。
(四)重點建設項目推進順利。
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深圳路打通工程按計劃推進,新疆路兩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順利完工,太原路東延段工程2條調流路已完成、拆遷工作正在進行,積極推進海底隧道接線電力管廊工程建設,福州路、株洲路打通工程已近收尾,完成遼陽路快速路、杭鞍快速路二期、長沙路立交、海爾路-銀川路立交、銀川路快速路、膠寧高架路東端下橋口改造、跨海大橋接線二期等項目設計方案編制。計劃建設各類停車場50余處,總車位約2.3萬個、停車泊位8000個。市南、市北、李滄、嶗山四區已建成各類公共停車場40處,車位約14000個,緩解了部分重點區域停車難問題。
公共服務項目。山大青島校區博物館、五所外遷高中等8個項目竣工,新增建成面積58.91萬平方米;市民健身中心、青島盲校等10個項目新開工,新增開工面積142.12萬平方米,43個市級重點工務工程項目加速推進。新開工建設配套中小學、幼兒園7所,開工配套道路、給排水、綠化等項目18個,開工建設配套小區未貫通道路6條。完成李村河污水廠擴建和嶗山區沙子口污水處理廠一級A升級改造,完成新建燃氣管網17.57公里,新改建公廁67座。
青島灣老城區改造。積極推進老城區房屋征收、收購、改造,打造了浙江路26號青島書房項目、湖北路17號觀影俱樂部等示范項目。啟動了浙江路16號留學生創客公寓項目、中山路魯能領寓閑置存量房產改建loft公寓項目。
(五)城市人居環境不斷優化。
海綿城市試點建設。今年4月,我市順利通過國家競爭性評審,成為2016年全國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唯一“雙試點”城市。市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實現75%的雨水就地消納利用目標。目前各區市已開工建設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合計67項。
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編制完成了2016-2030年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規劃,到年底開工項目全長約30公里,建成綜合管廊5公里。全市地下管線普查工作已相繼完成。
園林綠化建設。持續開展植樹增綠活動,栽植喬灌木436萬株,地被137.5萬平方米。完成71條道路的綠籬建設16.3萬延長米,完成海綿型綠地建設57.95萬平方米,新建改建綠地面積308公頃。啟動山頭綠化整治16個,完成綠化面積77.18公頃。繼續推進浮山綜合治理,嶗山區浮山區域開工建設運動場地、休閑廣場、主次入口、登山步道等項目,年底前將基本完工;浮山北部生態公園已初具雛形,浮山香苑和果藝生態園基本建成;市南區浮山區域完成消防道路以及配套蓄水、消防、監控工程等項目建設。環灣綠道建設全面完成市政府確定的三年整治任務,年底前全面完成可以實施的65公里環灣綠道,將構建膠州灣多彩岸線、塑造美麗海灣,進一步展現青島市濱海特色景觀資源。
黑臭水體和河道整治。我市的14處黑臭水體整治年內將全部開工。樓山后河綜合整治工程已開工建設;海泊河、李村河、樓山河流域河道綜合整治工程全面完工;張村河下游、李村河中游和大村河上游防洪和截污工程已完工,水清溝河下游截污干管改造完成。
建筑節能。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執行《山東省綠色建筑設計規范》,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試點示范項目順利推進,亞洲最大的通過認證的被動式公共類建筑中德生態園被動房體驗中心項目完成并投入使用。出臺了《青島市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全年完成裝配式建筑150萬平方米。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完成1553.5萬噸,同比增長7.73%,可節約土地1553畝,減少對周邊土壤和地下水源的污染4660畝,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4萬噸,完成產值18.69億元。預拌砂漿使用量快速提升,散裝率逐步提高,城市禁現率達到80%以上。
(六)行業發展拉動經濟更加強勁。
建筑業。1-10月份,全市完成建筑業產值1033.7億元,同比增長10.2%;實現增加值366.92億元,同比增長11.1%;實繳稅金77.75億元,同比增長19.6%。主編修訂山東省《建筑施工現場管理標準》,修訂建筑樣板工程八大考核評價標準清單,積極推行房屋建筑工程管理“青島標準”,助力建筑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市政府出臺了《關于扶持工程建設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意見》,我市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市場提供了全方位扶持政策。工程質量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多項工程獲國家建設工程“魯班獎”和山東省建設工程質量“泰山杯”獎。
房地產業。1-9月,全市房地產完成投資939.7億元,同比增長21.6%;全市新建住房施工面積、新開工面積為5855和1155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長6.1%和17%。實現地稅收入165億元,占全市地稅收入的32.6%。自10月11日起,聯合國土、工商、物價開展了為期20天的執法檢查,共檢查項目489個,責成限期整改問題139個,全市房地產市場運行平穩,實現“精準調控,平價走量”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梳理了51個房地產“僵尸”項目,通過“盤活、推進、調整、回購、破產”等方式,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勘察設計業。全面加強勘察設計市場和質量監管,提高行業發展水平。主辦“為青島而設計”國際海灣城市與建筑高峰論壇活動,邀請國際國內設計大師共議城市未來發展課題;開展了“青島建筑信息化(BIM)應用與實踐高峰論壇”、“BIM大師講座” 商業地產設計要點、景觀設計等系列專題講座,在行業內引起強烈反響。組織裝配式住宅、綠色建筑審查要點、海綿城市導則宣貫活動,努力建設高水平的設計隊伍。
質量安全監管。堅持“對安全隱患零容忍”的原則,繼續保持安全生產管理的高壓態勢,采取“四不兩直”的方式開展日常安全巡查和專項拉網檢查,抓好重大安全隱患源監管,全方位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做好重點建設項目監督服務, 順利通過了國家四部委地鐵安全檢查。做好地鐵3號線南段驗收服務,實現3號線按計劃通車;主動對接地鐵4號線等重點項目報建手續,保障地鐵項目順利實施。
(七)創新發展動力持續增強。
城建項目投融資。在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停車場建設中積極推進PPP模式;引入社會資金開展重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對陽光山色等五座天橋按照PPP模式進行建設;在青島灣老城區保護更新工作,發起設立100億元的老城區產業基金和基礎設施投資基金,解決老城區改造中的資金難題;爭取到中央棚戶區補助資金11.3億元,全市棚改貸款資金發放165.7億元。
依法行政。堅持依法決策、科學決策,修定了《青島市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青島市城市地下管線條例》已公布施行,《青島市地下管線探測與信息化建設技術導則》等修編完成,全面清理規范性文件,并對2002年以來9000余件一般性公文進行全面梳理清查。對15項行政權力動態調整。認真執行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準,提升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規范化建設水平。依法依規開展行政處罰工作,為城鄉建設提供保障。
行政審批。全面推行分類審批、標準化審批、“分段辦理、全程留痕”、“互聯網+行政審批”、集體評議、專家評審等措施,合理劃分業務類型,科學設置辦理流程,不斷提高辦事效率,行政審批事項平均提速63.14%。
二、注重改進工作,切實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
在2015年“三民”活動期間,我委通過網絡征集、會場收集、網絡問政等多渠道收到市民建議370余條,所有問題全面落實,對超出我委職責范圍的事項,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及區市政府,做到首問負責,落實到位。委領導公開接待群眾來訪120余次,帶案下訪30余次,包案處理突出信訪事項40余起,全年共接待群眾來訪1600余人次、辦理群眾來信360余件、受理辦理群眾來話3600余次,辦理政務熱線轉辦件9317件,通過常態化網絡在線問政、民生在線、行風在線、微博互動等多種形式,認真解決群眾反映問題。承辦人大建議、政協提案133件,組織實地考察、座談交流,切實把建議提案成果落到實處,做到了面復率、辦復率100%。
三、堅持問題導向,深入查找問題
盡管我們的工作取得了一點成績,但離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與群眾的期望還有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國際化的標準體系建設有待加快推進。經過探索,我市已經初步形成了一系列符合青島城鄉建設實際、具有較高水準的“青島標準”。但這個標準體系仍需進一步與國際化標準接軌,使其更加完備、更具操作性。制定標準的同時,尤其是需要加大培訓力度、加快推廣應用、強化監督檢查,確保落到實處。
二是城市短板需要加快補齊。城市建設中還存在若干短板,如,地下空間利用不夠、水平不高的問題;交通擁堵、停車難問題;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滯后、配套不足問題;群眾辦證難、回遷難問題,住房條件及居住環境改善問題,等等,作為全市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充分發揮綜合協調、組織制定的職能,與各有關部門形成合力解決落實。
三是建設質量安全監管水平有待于提升。工程質量常見問題尚未得到根治,建筑市場規范整治、質量隱患排查力度需要加大。伴隨著城鄉建設的大發展,建設領域安全形式依然不容樂觀,安全防范體系仍需常抓不懈。
四、加強工作謀劃,抓好城鄉建設
2017年,我們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戰略部署,聚焦一個主題,突出兩個抓手,推進六大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助力三中心一基地,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應有作用。
一是聚焦一個主題,全面提升城鄉建設水平。以“國際標準與城市品質”為主題,把中央、省、市城市工作會議精神作為普遍性要求,貫穿城鄉建設各方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意見》有關要求,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制定與國際接軌的標準體系,精心做好城市設計,做到有標可尋、有規可依,形成符合青島城鄉建設實際,具有國際水準的城鄉建設“青島標準”。
二是突出兩個抓手,切實加大管理服務力度。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抓手,積極尋標、對標、達標、奪標、創標,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扎實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海綿城市和綜合管廊雙試點、房地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PPP新模式、建筑產業化、老舊住宅加裝電梯、“互聯網+城鄉建設”等工作;堅持以統籌協調為抓手,推進建筑業、房地產業、勘察設計行業、市政公用行業、建材行業全域管理,切實加強安全質量監管,不斷完善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對區市建設行業的指導調度、行業培訓、學習交流,加大對區市建設行業的監督檢查,確保城鄉建設領域法規規章、技術導則全面落實,重點項目建設高效推進。
三是推進六大建設,著力打造高品質城市。抓好城鄉安居建設,扎實推進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整治、特色小鎮、農村危房、老城區有機更新工作;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城市道路、水氣熱等市政公用設施項目;抓好公服項目建設,扎實推進工務工程和配套工程項目;抓好生態環境建設,扎實推進園林綠化、河道整治、節能保溫、裝配式建筑項目;抓好監管能力建設,繼續精簡審批,提速增效,不斷提高行業監管服務水平,促進項目建設;抓好機關自身建設,加強黨的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切實改進作風,尚實干、勇作為、敢擔當,敢于“啃骨頭”“拔釘子”,以真抓實干的作風,全力推進各項工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