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全面提升政府合同管理質效,防范簽約、履約法律風險,萊西市高度重視政府合同“規范化正規化數字化”管理,于近日編制出臺了《萊西市政府合同合法性審查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立足事前、事中、事后三個環節,織密制度建設、過程管理、備案監督“三張網”,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和優質法律服務。
服務發展大局
筑牢合同管理“制度網”
出臺《辦法》是從制度層面規范政府合同管理的關鍵舉措,更是完善合同管理“制度網”的核心環節。《辦法》立足于政府合同簽訂的規范性、合法性和嚴肅性,共規定了六章三十三條內容,貫穿合同起草、送審、審查、備案全流程。《辦法》一方面明確審查環節責任主體、審查流程及時限,建立審查意見反饋與評估清理機制,為起草單位提供詳細指導;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進一步規范市政府合同送審整體工作,節約溝通、修改時間成本,提升合法性審查工作效率。
創新過程管理
構建合同管理“防范網”
《辦法》以創新過程管理為核心,構建起一張全鏈條、前瞻性、回頭看的合同管理“防范網”。一是建立“市政府辦公室+司法行政部門”雙保障的政府合同用印機制,強化了對合同內容的審查力度,構筑“雙重審查防火墻”,從而切實維護政府合同的合法性、規范性和安全性。二是進行全周期動態評估,建立“合同健康度體檢”機制,對長期未開展實質合作或合作項目無進展的情況,及時開展評估清理,強化合同簽署及執行“回頭看”,有效降低“重簽署、輕執行”的現象,確保每份合同發揮實效。
閉環管理升級
加固合同管理“監督網”
《辦法》推動構建“起草—審查—反饋—優化—備案”的完整閉環,強化登記備案管理,采取備案“雙軌制”,合同簽署后10日內,承辦單位須通過“青島市政府法治一張網”上傳合同正本掃描件及備案函,同步報送至市政府辦公室進行存檔;60日內合同未簽署的,承辦單位須書面說明理由,通過全流程閉環管理,避免出現“審完無下文”“簽完無人管”的管理真空,織密層層責任網,讓合同走向有跡可循,主體責任與監管義務精準對位,確保合同資料完整可追溯。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萊西市政府合同合法性審查辦法》的出臺,既是規范行政權力的制度創新,更是對維護政府和合同相對方利益的鄭重承諾。隨著“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追溯”的全過程管理體系落地,政府合同的規范性與公信力將持續提升,為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注入強勁動能。
撰稿/校對:吳悅、劉芳冰,張繼文
編輯:李淑
責任編輯:李昊
審核:傅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