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政策執行情況
自2024年6月5日印發《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來,人工智能產業專班各成員單位圍繞實施算力設施“強基”、算法模型“鑄魂”、數據要素“提質”、核心產業“固鏈”、創新平臺“領航”、產業生態“聚力”、場景應用“賦能”等7大行動,加快推進26項重點任務,目前全市基本形成涵蓋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2024年全市人工智能產業營業收入突破720億元。
(二)政策實施成效
一是算力設施支撐有力。加快推進國家超算青島中心、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海之心”等算力中心建設,目前全市算力規模達4800P。每年發放總額不超過2000萬元的“算力券”,降低企業使用算力門檻。啟動中國算力平臺全國首個城市節點,上線全市算力調度服務平臺,接入9家算力中心,構建起全市算力“一張網”。建成開通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獲批建設,截止2024年底開通5G基站4.27萬個。
二是算法模型加快布局。圍繞海洋場景優勢,全市正在應用、優化和研發的海洋大模型達30個,“1+N+X”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體系初步構建。創新奇智、海爾、卡奧斯、自然語義4個大模型產品通過國家網信辦備案。目前已培育60余個大模型產品,打造一批特色垂直大模型示范標桿,23個項目入選省級工業領域行業大模型揭榜掛帥。青島地鐵發布全國首個城軌交通行業人工智能大模型,并在地鐵6號線部署運行。
三是數據供給不斷暢通。開展公共數據資源調查,匯聚數據總量超2371億條,可共享數據集約1.3萬個。發布第一批高質量公共數據開放清單261項,涵蓋19個領域4900個數據目錄、39.5億條數據。成立數據資產登記評價中心,完成全市30家企業數據資源入表。建成全省首個數據要素產業園(城陽區),青島大數據交易中心被納入國家“數據交易機構互認互通倡議”體系,我市作為全省唯一城市入選國家首批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數據流通利用方向)試點。
四是創新能力持續提升。聚焦垂直大模型、智算平臺、智慧家庭等領域,2024年實施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6個、市級關鍵技術攻關項目10項,成功推動“星?;ヂ摗笔】萍际痉豆こ搪涞?。高水平建設17個省級以上人工智能創新平臺,新落戶浪潮人工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中關村人工智能產業中試創新平臺等一批引領型平臺機構,海爾“工業大腦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融合3900多個機理模型與200多個工業大模型,推理準確率達到96%,并在家電、汽車等行業落地。
五是專業園區建設提速。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新招引落地浪潮大數據、中科星圖低空云、樂聚智家機器人等補鏈強鏈項目超40個,已聚集中科曙光、歌爾微電子、國創智能家電等重點企業280余家。市級財政每年撥付1億元用于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2024年實現營收220億元、同比增長30%,獲評全省首批現代海洋特色產業(海洋人工智能)集聚區、省人工智能產業大腦、省首批數字產業集群和支柱型雁陣集群。
六是場景應用對接高效。自2019年起,連續舉辦六屆“百企百景”對接洽談會,發布需求清單1200余項、促成合作300余項。2024年,籌辦全國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供需對接深度行(青島站)、“人工智能+”供需對接等活動,常態化開展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機會清單征集和發布工作,青啤、澳柯瑪等8家市屬企業開放應用場景24個,為新技術、新產品落地應用提供試驗場。遴選發布“青島市人工智能十大典型示范應用場景”,3個案例入選工信部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典型應用案例名單。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將按照《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部署,定期調度責任單位工作進展情況,推動重點任務落地落實,助推我市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化人工智能場景構建,組織開展創新任務“揭榜掛帥”、典型案例征集等,遴選培育一批優勢企業和優秀成果,做大“人工智能+”,高水平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