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市退役軍人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為核心,以實現“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職業”為目標,突破框框辦難事、集中力量辦大事、踏踏實實辦實事,全市退役軍人工作實現新跨越。
一、思想政治引導實現新跨越
通過“堅持一個引領、舉行三項儀式、開展兩項工作”,教育引導廣大退役軍人珍惜榮譽、永葆本色,鼓勵他們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中勇于擔當、再立新功。
(一)堅持黨建引領。創新開展優秀退役軍人進黨校培訓工作,加強退役軍人流動黨員管理,鎮(街道)明確專人聯系見面。實行組織關系一方隸屬、參加多重組織生活。
(二)舉行三項儀式。在全市廣泛舉行現役軍人立功喜報集中發放儀式、參軍入伍新兵歡送儀式和退役軍人回鄉歡迎儀式,讓廣大退役軍人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尊崇。
(三)弘揚退役軍人正能量。積極引導廣大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始終聽黨話、跟黨走,在全國率先遴選28名自主擇業軍轉干部赴隴南、安順開展智力扶貧志愿服務,組織20名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到平度、萊西助力鄉村振興。
二、權益維護實現新跨越
通過“開展一項工作、創新一套制度、選樹一批典型”,切實維護好退役軍人合法權益。
(一)開展常態化聯系退役軍人工作。不斷加強與退役軍人的密切聯系,實現“人人聯系退役軍人、退役軍人人人有人聯系”。全年累計聯系退役軍人33.9萬人次,解決實際問題6700余個。
(二)創新退役軍人權益維護制度。堅持把退役軍人當親人,努力解決退役軍人的“煩心事”,創新建立“三級會商”機制、“雙交辦雙考核”制度、“會審評議”辦法,建立全市退役軍人服務調度指揮中心,全年退役軍人信訪總量比2019年下降三分之二,退役軍人的合法權益得到更加有效的維護。
(三)選樹退役軍人先進典型。充分發揮典型帶動和榜樣示范作用,評選表揚“最美退役軍人”等各類典型100余人,以榜樣的力量引導退役軍人成為黨的事業的推動者、時代主旋律的弘揚者、社會正能量的傳播者。
三、移交安置實現新跨越
以“提升質量、優化模式”為重點,不斷提高退役軍人對移交安置工作的滿意度。
(一)提升安置質量。全年共接收軍轉干部近1100人,接收退役士兵3000余人,軍轉干部安置到黨政機關比例、退役士兵安置到事業單位比例均再創歷史新高。駐青部隊隨軍家屬全部定向安置,實現了“隨來隨安置”的目標。為待安置期退役士兵發放生活補助、繳納保險共1900多萬元。
(二)優化安置模式。在全國率先建立軍轉干部任職輔導員制度,為550多名新入職的軍轉干部選聘輔導員,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幫助軍轉干部適應新環境。在全國率先建立退役軍人待遇落實跟蹤督導機制,確保退役軍人得到應有待遇。
四、就業創業實現新跨越
推動退役軍人“就業有去處、創業有扶持、失業有幫助”,為退役軍人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就業創業扶持。
(一)加快完善政策體系。創新建立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機制,出臺21條就業幫扶政策、15條創業扶持政策和9條公益崗管理政策。建立退役軍人“零就業”家庭未就業臺賬,在全國率先實現退役軍人“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二)搭建退役軍人創業平臺。采用工作力推、政策助推方式,搭建市、區(市)、鎮(街道)三級退役軍人創業平臺,全市區級以上孵化基地達20家,總建筑面積23萬平方米,成立全省首家街道微型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孵化基地,構建起具有青島特色的多層次創業孵化平臺。舉辦我市首屆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承辦首屆全省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全年累計為1000余家軍創企業發放創業貸款2.6億元,貼息2800余萬元,發放金額居全省第一。
(三)提高退役軍人就業質量。舉辦各類退役軍人招聘會56次,提供就業崗位4萬余個。成立全省首家退役軍人教育學院,為退役軍人提高就業技能搭建了廣闊平臺。全面落實高職院校面向退役士兵單獨招生政策,目前已有近1000名退役士兵免費就讀高職院校。
五、優撫褒揚實現新跨越
堅持把物質保障與精神褒揚緊密結合,讓優撫對象“生活有保障、情感受尊重”。
(一)不斷提高生活保障水平。優撫待遇水平處于全國、全省前列。全年發放定期撫恤補助資金4.4億元、義務兵家庭優待金1.76億元,為3811名優撫對象提供供養服務,為208戶優撫對象維修或翻建了住房。
(二)不斷彰顯尊崇和榮譽。為全市2300多名抗美援朝老戰士頒發紀念章。開展紀念抗戰勝利、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等系列活動,組織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活動。對全市4.2萬余名重點優撫對象進行普遍走訪慰問。開展“關愛烈士父母”活動,營造濃厚的尊崇烈士氛圍。出臺烈士紀念設施修繕維護五年規劃,投入1000多萬元對全市烈士紀念設施進行改造升級。
六、軍休服務實現新跨越
以全面提升軍休干部政治、生活“兩個待遇”為核心,全方位保障軍休干部“退有所養、病有所醫、休有所樂”。
(一)推動軍休服務工作創新發展。創新軍休標準化建設,制定全國首個軍休工作地方標準,退役軍人事務部向全國推廣。
(二)著力解決軍休干部所需所盼。3.2萬平方米的軍休干部活動中心落成啟用。探索軍休醫養結合新模式,建成5萬余平方米的“老兵食堂”和“老兵書屋”。
(三)軍休干部文化建設再上新臺階。組建老兵藝術團、漢風書畫院、老戰士攝影協會等各類組織,努力滿足軍休干部的文化娛樂等多元化需求,不斷提高軍休干部幸福感。
七、雙擁共建實現新跨越
堅持為駐青部隊排憂解難,努力讓廣大官兵“不為后路擔心、不為后院分心、不為后代憂心”,我市再次獲評全國雙擁模范城,實現“九連冠”。
(一)傾情服務國防建設。全年共幫助駐青部隊解決土地置換等各類難題200余件。投入近2億元完成長門巖駐島部隊供電項目,結束了長達58年不通電的歷史。投資400余萬元,為潮連島駐島官兵配備海水淡化設備,該島70年“靠天吃水”成為歷史。實施基層部隊“擁軍書吧”建設工程,為獨立駐防營連單位配備擁軍智能書柜83個。
(二)傾心關愛軍人軍屬。在全省率先建立現役軍人困難家庭臨時援助機制,幫助1000余名軍人子女解決入學難題。開發“擁軍貸”特色金融服務,為青島籍現役軍人60歲以上父母購買保險5000余份,幫助就業創業的軍人軍屬獲得貸款扶持。
(三)完成保險接續工作。全市退役軍人保險接續工作圓滿完成,累計為3.4萬名退役士兵完成繳費4.8億元。
(四)營造濃厚擁軍氛圍。常年在青島主流媒體設置“雙擁在島城”“書記話雙擁”宣傳專欄,實現雙擁宣傳常態化、制度化。800余個鎮、村建立了榮譽墻、光榮欄。利用沿海燈光秀播放雙擁口號,在全市廣泛設立雙擁宣傳標識,打造雙擁主題公園、主題街等重點雙擁氛圍營造項目20余個,全市愛國擁軍氛圍得到極大提升。
八、服務保障實現新跨越
進一步夯實四級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提高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的“標準化、質量化、社會化”水平。
(一)構建退役軍人服務標準化體系。在全國率先推行退役軍人政務服務領域標準化,打造服務有標準、質量有規范的退役軍人服務“青島標準”。簡化辦事環節,優化服務流程,為退役士兵提供“一站式”服務,辦理時間從5個工作日縮短到半小時。推進退役軍人服務信息系統建設,讓“數據多跑腿,退役軍人少跑路”。高質量完成“建檔立卡”精準數據采集工作。
(二)廣泛開展“星級服務中心(站)”創建活動。在區、鎮、村三級服務機構全面開展“星級服務中心(站)”創建活動,評定首批星級退役軍人服務站45個。同時,擴大服務保障機構覆蓋面,與39家駐青部隊建立聯絡服務機制。
(三)提升退役軍人服務社會化水平。成立退役軍人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老兵調解室和公益性法律顧問團,為退役軍人提供法律幫扶。成立退役軍人關愛基金,為退役軍人家庭和現役軍人家屬提供困難幫扶和褒揚獎勵。
在取得以上成績的同時,全市退役軍人工作依然存在歷史遺留問題多、工作機制不夠健全等問題。新的一年,市退役軍人局將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以更高標準和更實舉措,推動“愛國擁軍、尊崇軍人”成為島城社會新時尚,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駐青部隊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