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完成情況
(一)打破信息孤島,推進審批服務事項“一網通辦”。
一是推進審批數據匯集應用。積極推進出入境等專業分大廳以及工商等部門專網系統與全市統一審批平臺的互聯互通。建立行政審批大數據統計分析平臺,將審批平臺、省級下發、專網導入的數據統一匯集使用,統一分析展示,統一電子監管,實現“一庫管理、互通共享”。2018年上半年,市區兩級業務數據共入庫74.6萬余條。
二是實現審批數據共享使用。建立全市統一的審批信息共享庫和電子材料庫,實現電子證照材料共享使用。目前,全市共入庫證照610類7萬余件,存儲各類電子材料27萬余條。針對行政審批類前50的高頻辦理事項,發布共享應用證照目錄清單,組織存量證照數據信息入庫,推行證照材料共享應用,有效解決重復提交證明材料等問題。
三是優化審批平臺功能。拓寬網上申報和查詢入口,除山東省政務服務網(青島站)外,開通了大廳微信公眾號和青島審批服務APP,將各項辦理功能同步發布至青島政務通APP,同步推出二維碼辦事指南,申請人只需手機掃一掃即可輕松獲取辦事服務信息,減少了群眾辦事往返跑路等問題,實現信息同源發布和事項統一辦理,方便群眾“網上辦”和“移動辦”。
(二)集成政務服務效能,推進企業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
一是全面實施“一窗式”改革。在市大廳設置了50個綜合受理窗口,目前,一窗受理業務8.4萬余件。在全市統一審批平臺基礎上,分類梳理了“一窗式”審批流程,開發建設了全市統一的“一窗式”綜合受理平臺,實現了從“依機構設窗”到“依業務設窗”的轉變,既解決了部門擺攤設窗、業務忙閑不均等問題,又降低了行政成本,提升了政務服務效率。
二是深化“一次辦好”改革。會同市編辦梳理了我市“一次辦好”事項清單,規范“一次辦好”事項標準,組織各部門、各區市對全市3744條審批服務事項目錄清單和要素信息進行了標準統一,動態調整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動態管理系統以及審批平臺,實現同一事項在全市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梳理了醫療、文化、教育、養老、餐飲、住宿、便民、汽車養護等8大類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事務流程,制定了20余種全鏈條審批菜單,9月底前將公布并制定全鏈條流程,推行“一鏈辦理”。
三是推進審批服務事項“應進必進”。積極推進審批服務事項“應進必進”工作,市國土資源房管局、海洋與漁業局等部門的5個事項新入駐大廳,水電氣暖等事項近期也將入駐大廳實現集中辦理。
(三)優化精簡流程,讓“最多跑一次”成為常態。
一是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大力精簡材料、壓縮時限。對審批服務事項要素信息實行統一管理、動態管理,實現線上線下辦事服務信息的同源發布和管理。目前,全市88%的審批服務事項實現了“只跑一次腿”,48%實現了“零跑腿”。在全市推廣網上中介超市,將553家中介機構納入中介超市管理。目前,922個建設項目通過中介超市競價選取中介機構,節省資金近3500萬元,資金節省率46%。
二是實施項目審批“大容缺、大并聯”。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審批服務流程推動招商引資項目快審批快落地快開工的工作方案》,將招商引資項目政府審批時限壓縮為14個工作日,審批速度再提速51%,達到全國領先水平。組織國土、規劃、建設、環保、人防、消防等部門赴李滄區進現場解難題,推動青島國際院士港、秀蘭禧悅都、網絡成果轉化中心(青島極地科研樓)等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項目快審批、快開工,實現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提速增效“全市一盤棋”。
三是創新實施審批材料證照雙向速遞。積極開發網上大廳審批材料證照雙向速遞功能,為群眾免費提供申請材料上門收件和證照寄送服務,目前,統一打印審批證照2.1萬余個,快遞免費送證1.4萬余件。
四是積極推行自助辦理、同城通辦。研究起草了《關于全市推行政務服務自助辦理的意見》,加快推進自助服務終端進大廳、進社區。擴大“同城通辦”事項范圍,目前,市規劃局、市環保局、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等部門的53項政務服務事項可實現“同城通辦”。
(四)推進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放管服”改革,提高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水平。
一是努力減少項目在公共資源交易環節耗費時間。制定下發了《關于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工程招投標監管方式的通知》《青島市房屋建筑及市政園林工程招投標備案工作流程》等規章制度,實施交易審核“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理”,在符合法律法規和要件齊全的前提下,一般項目2個工作日內即完成全部招標備案工作,順利完成了上合青島峰會、美麗青島三年行動等招投標項目的服務保障工作。
二是全市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平臺基本建成。積極推進全市統一的公共資源電子化信息平臺建設。目前,平臺系統已完成公共服務平臺和交易平臺中政府采購項目交易子系統的大部分功能開發,并已推廣至各區、市(黃島除外);工程建設項目交易子系統基本完成開發并已上線試運行,行政監督平臺、其他功能正在開發完善。
三是完善監督體系,規范公共資源交易各方主體行為。落實評審專家和中介服務機構考核辦法,嚴格依規定加強考核,加強開評標過程核心環節的重點監督和管理,創新誠信體系監管模式,營造“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全面推行“信用承諾”制度,提高交易主體守信意識。實施聯合懲戒,依法限制失信主體參與公共資源交易。2018年上半年,已核查400余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800余名預中標候選人社會信用信息,未發現嚴重失信法人或其他組織限制參與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活動。
二、存在的問題
與杭州、廣州等南方先進城市相比,我們在思想觀念、體制機制、政策落實方面,確實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具體來說:一是“一網通辦”工作有待改進,個別部門仍然使用國家或省級專網系統辦理業務。二是“最多跑一次、零跑腿”數量有待提高,個別區市和專業分大廳尚未達到100%“最多跑一次”和60%“零跑腿”的要求,影響了全市政務服務效率。三是“只進一扇門”工作有待深入,大廳窗口受理的審批件仍然要回部門內部流轉辦理。個別區市的審批事項未全部入駐大廳,存在“廳外循環”等問題。四是建設項目審批速度有待再提速,個別區市落實容缺預審查、土石方提前整理、代辦幫辦服務等措施不夠徹底,建設項目審批有待提速增效。五是審批中介服務效率有待提升,中介服務時間長,影響了建設項目提速效果。網上中介超市推廣力度較弱,有的政府投資項目沒有通過中介超市競價選取中介服務。六是企業開辦時間仍然較長,公章刻制、稅務領票業務實行屬地化管理,辦事群眾需“一事跑多地”,導致企業開辦時間仍然較長。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全面落實“一窗式”改革。按照省政府“一次辦好”工作部署,繼續完善“一窗式”改革服務事項清單、受理樣表、受理模板等,制定“一窗式”政務服務改革運行規則。建立線下“一窗受理”與線上“統一申報”相結合的工作模式,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
二是壓縮企業開辦審批時間。對接人民銀行、公安部門和稅務部門,將人民銀行的開戶許可證、機構信用代辦證、外匯登記和稅務部門的稅務領票業務納入大廳集中辦理,實現稅務領票業務全市同城通辦,降低我市公章刻制費用,允許企業自主選擇公章材質和同城辦理。
三是加強信息數據互聯互通。會同市職轉辦將工程咨詢院、環評中心、施工圖審查中心等中介機構納入大廳,壓縮服務時限,并將服務過程納入網上審批系統監管。積極解決申請材料留存紙質檔案問題。規劃布局覆蓋全市的政務服務自助辦理終端。在審批案卷檢查工作中認可電子化申請材料。努力實現與專業分大廳業務信息互聯互通。
四是做好“最多跑一次”“一次辦好”工作督查。會同市職轉辦等部門定期對各區(市)“一次辦好”改革推進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確保各項改革措施在全市落地、落實、落細。積極推動政務服務事項自助辦理、多級聯辦、同城通辦,全力實現100%“最多跑一次”、60%以上“零跑腿”的目標。
五是加強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監督管理。繼續擴大公共資源交易入場范圍,構建統一交易平臺,完善公共資源交易信息平臺功能。完善公共資源交易信用信息評價體系,建立聯合懲戒備忘錄。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