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市工商局圍繞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以打造“四個環境”為目標,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持續加強市場監管,大力整頓消費市場秩序,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
一、年度業務目標完成情況
(一)打造寬松活躍的創業環境,讓創業者享受更大便利。
一是全面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將五部門證照整合為工商部門統一核發的“一照一碼”(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實現了企業登記注冊“一套材料、一表登記、一窗受理”, 讓數據網上行,讓群眾少跑路,減少了企業創立時的各種制度性成本,給群眾帶來了極大方便。實施改革后,企業“五證”辦理時間由法定的39個工作日縮短為3個工作日;往返窗口次數由10次減少至現在的2次。一個多月來,全市已累計發放“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3.26萬張,為企業節約成本978萬元。
二是進一步放寬企業住所登記條件。出臺“商事主體住所登記管理辦法”,在全省率先實施住所申報承諾制,解決了“住改商”需要開具不擾民證明等阻礙市場準入的問題;在寫字樓等辦公密集區域實行“席位注冊”,實現一張辦公桌即可創辦一個企業,為創業初期的經營者松綁解難。新政實施激發了創業熱情,今年以來,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15.96萬戶,市場主體總量達到100.1萬戶,同比增長11.4%;市場主體總量居全省第一,全國副省級城市第四。
三是進一步削減前置審批事項。積極推進“先照后證”改革,及時調整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目錄,僅保留37項前置審批,企業在申請設立登記時需要提交的前置審批文件,較改革前減少了90.3%,使創業者更加快捷地獲得進入市場的“入場券”,為企業先期發展爭取了時間。
四是認真履行“雙告知”職責。在全省率先開發建成全市統一的行政審批信息互聯共享平臺,實現了全市市場主體登記信息在工商與審批部門、行業主管部門之間的互聯互通。按照“工商登記后置審批事項目錄”,明確告知企業到相應審批部門辦理審批手續,通過平臺自動將信息告知相關審批部門,避免企業跑冤枉路,減少“折騰”時間,讓企業快速進入“正常經營”狀態。
(二)打造優質一流的營商環境,讓經營者干事更有信心。
一是為民營經濟繁榮發展創造良好環境。著手編制“十三五”民營經濟發展規劃,開展民營企業景氣狀況監測和專項調研,匯總編制“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指南”,推行民企注冊“專辦員”制度,為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服務通道。打造“紅盾銀企家園”助企融資平臺,通過動產抵押等方式,幫助民營企業融資100.14億元。省委、省政府專項督查組對我市民營經濟發展各項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二是為投資類企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針對投資類企業市場準入的瓶頸問題,制定出臺了《關于規范發展投資類企業的意見》,明確準入條件和監管標準,為投資類企業健康有序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意見》出臺以來,共注冊投資類企業870家,注冊資金達682.7億元。
三是為商標品牌戰略實施營造良好氛圍。大力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優化商標注冊流程,獲批設立了國家工商總局青島商標受理處,我市成為首批試點單位。目前,全市有效注冊商標總量達10.76萬件;行政認定馳名商標123件,省著名商標459件。加強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合作,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累計申請量近2000件,11月中旬商標品牌和馬德里國際商標體系成立125周年紀念活動在我市舉辦。
(三)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讓消費者權益更有保障。
一是牽頭開展全市消費市場秩序專項整治。突出“吃、住、行、游、娛、購”六大整治領域,以火車站、汽車站、飛機場和沿海一線風景帶為重點整治區域,聚焦市場頑疾,重拳開展整治。加強消費維權長效機制建設,建立侵權行為發現、舉報投訴反應、典型案例曝光等制度,實行侵權行為有獎舉報、應急性消費糾紛先行賠付,構建起了完整的消費市場監管鏈條。一年來,共檢查市場主體38.7萬戶次,督促整改問題5.6萬個,查處案件7936起,罰沒款1166萬元。特別是國慶期間,市工商局堅持局級領導24小時在崗帶班、帶隊巡查,機關干部分7個督導組對重點區域、市場進行明查暗訪,實現了市內37處重點路段,9處商圈、景區,42個重點農貿市場全覆蓋檢查,保障了節日期間消費市場平穩有序。
二是強化消費維權工作。以“不說不能辦,只說怎么辦”為原則,嚴格落實12315熱線首接負責制,實行全單受理模式,對不屬于工商職責的投訴舉報,由12315轉交其他部門,并做好答復工作,確保了熱線打得進、接得通、受理好、分流快。今年以來共受理咨詢、投訴10.39萬件,為消費者挽回損失1899萬元。今年7月,按照市政府部署,完成12315與12345并線工作,熱線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為規范“雙11”等網絡集中促銷活動,提前對全市大型網絡交易平臺和電商進行集中約談,發布《“雙11”網購審慎、理性消費警示》,強化在線檢查監控,讓群眾網購更加放心。組織開展“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新消費、我做主”萬人消費體驗活動,創新開展“約定消費?誠信同行”格式條款專項整治行動,增強了消費者維權意識。
三是提升農貿市場購物消費環境。今年市工商局承擔了新建改造15處農貿市場的市辦實事任務,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置、高標準建設,召開新建改造市場觀摩會,建立市區兩級工作協調機制,實行“駐場式”督導落實。新建改造市場全部配套有食品安全檢測室、休息區、服務臺和公廁,以及可追溯、打票、統計的智能秤,市場購物環境更加舒適,消費者權益將會更加有保障,目前15處市場已全部建設完工。同時,圍繞反映集中的農貿市場短斤少兩、欺詐宰客等問題開展專項整治,查處“鬼秤”案件62件,均按照法律上限予以2萬元處罰,有力震懾了市場違法行為。
(四)打造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讓違法者受到更大約束
一是加快信用體系建設。按照寬進嚴管相結合的原則,起草我市“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意見”,努力構建以信息共享為基礎、以信息公示為手段、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新型企業監管體系。積極推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整合“信用青島”涉企數據與工商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數據,建設全市企業信用信息數據服務平臺,目前共歸集45個市直部門的涉企信用信息489.6萬條。強化信用信息公示,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面向社會公示各類市場主體信用信息365萬條。
二是創新市場監管模式。推進實施企業信用分類監管,根據企業守法經營等情況,制定信用等級劃分標準,為執法部門開展涉企監管提供重要參考。組織開展企業年報工作,2013-2015年度年報率均在95%左右。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要求,對全市4.98萬戶市場主體實施了抽查,提高了監管的公平性和規范性。積極開展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工作,與人民銀行、國稅、地稅等部門簽署了“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有效限制了失信主體參與市場經營活動。
三是強化重點領域監管。聚焦民生重點行業,會同市有關部門對房地產市場開展了聯合執法檢查,規范了房地產企業經營秩序。召開了供水、供電、供氣、供暖企業行政約談會,通報不公平合同格式條款、違法廣告等典型案例,督促企業加強自律。積極推進“無虛假違法廣告城市”建設,監測各類廣告28萬條次,警示糾正違法廣告1200條次,據國家工商總局廣告監測大數據統計,我市廣告違法率僅0.01%,為全省最低。嚴厲查處利用優勢地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突出問題,協助省局查處了省內首起公用企業壟斷案件,罰沒款680萬元。
二、市民意見建議辦理情況
去年“三民”活動中,共收到市民意見建議39件,主要反映企業注冊登記、消費市場整治等方面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和意見建議,市局黨委高度重視,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納入重點督查考核事項,狠抓推進落實,確保辦理回復工作讓市民滿意。今年以來,隨著商事制度改革、消費市場專項整治等工作有序推進,以及相關責任部門的密切跟進,這些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三、存在問題及明年打算
2016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廣大市民的期待和要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一是服務經濟發展的層次和水平有待提高。綜合運用工商職能促進創業創新、提升中小企業發展活躍度的載體和抓手不夠豐富,對企業發展新業態、開辟新市場、創造新產品的支持力度還需加大。二是信用體系建設步伐亟需加快。與各部門之間的信用信息融合與數據共享不夠,“信息孤島”的問題仍然存在,群眾在查詢使用信用信息方面還存在不夠便捷高效的問題。三是消費市場秩序整治力度還需加大。目前,整治活動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現象仍時有發生,消費類投訴舉報數量仍然高居不下。
2017年,市工商局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堅持問題導向,認真審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切實加以改進和完善,并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速推進商事制度改革。積極開展“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更加便利群眾辦事創業。運用“互聯網+”,探索推進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掃除妨礙創新創業的制度羈絆,促進擴大就業。進一步改革名稱申報、核準制度,推動企業名稱登記審批權限下放。做好未開業、無債權債務企業、個體工商戶簡易注銷改革試點工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二是著力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加快推進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設,及時歸集企業的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等信息,建設完成企業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及時公示我市企業信用信息,擴大聯合懲戒范圍,逐步形成“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信用監管格局。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細化實施方案,完善配套政策,擴大抽查事項,提高監督檢查的效率和公正性。繼續開展好房地產、網絡市場等專項整治行動,依法查處關系社會民生的違法違規行為。加大對傳統媒體虛假違法廣告的整治力度,研究加強對互聯網廣告等新型媒體廣告的監管,依法處置廣告違法行為。
三是切實維護消費市場秩序。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重拳整治各類損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繼續實行首接責任制、侵權行為有獎舉報、應急性消費糾紛先行賠付等有力舉措,及時處置消費糾紛,維護群眾合法權益,進一步鞏固整治成果,確保消費市場秩序有序、公正、繁榮。按照功能齊全、衛生達標、管理有序、經營規范的標準,加快建設改造一批農貿市場,讓市民買菜更方便、更放心、更滿意。
四是全力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扎實開展民營經濟調研,整合信息資源,提高民營經濟扶持政策效果。推進銀企對接、動產抵押、股權質押、商標權質押等工作,幫助民營企業解決融資難題。抓好商標品牌建設,做好國家工商總局批復的青島商標注冊業務受理點有關工作,方便企業商標注冊。建設青島商標品牌館,為全市優秀商標品牌企業提供展示窗口和交流平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