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市城鄉建設委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貫穿“統籌城鄉建設”這條主線,堅持“問題、目標、人才”三個導向,突出“抓開工、去庫存、補短板、惠民生、保安全”五個重點,開展“特色城鎮、棚改安居、路網貫通、公用配套、生態修復、空間利用、行業創新、效能提升、自身建設”九項行動,著力提高城鄉建設發展持續性、宜居性,打造青島城鄉建設“新強態”。
一、特色城鎮建設提升行動。一是新型城鎮化建設。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青島市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實施方案》,分類實施5個小城市培育試點、8個省示范鎮、一批特色鎮建設,積極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二是城鄉環衛一體化。實施“萬村潔凈”行動,加快平度、即墨垃圾焚燒處理廠和膠州垃圾場二期建設。抓好農村保潔隊伍專業化建設,到2016年底全市60%村莊的生活垃圾收運實現市場化運作。制定農村廁所改造標準,指導農村改廁工作。
二、棚改安居建設提升行動。一是棚戶區改造。實施政府購買棚改服務,鼓勵貨幣化補償和異地安置,新開工棚改項目104個,惠及居民6萬戶。二是農村危房改造及傳統村落保護。實施精準扶貧,改造農村困難群眾危房6000戶。加強傳統村落保護,發布青島市傳統村落名錄,推進省級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編制。三是老舊小區整治。改造小區基礎設施,改善小區環境設施,惠及居民約8.8萬戶。四是青島灣老城區更新工程。先行啟動現狀條件較為成熟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深入挖掘老城區歷史文化底蘊。五是裝配式建筑突破帶動工程。開工建設150萬平方米住宅產業化工程,加快推進被動房試點,力爭全市星級綠色建筑項目突破200萬平方米。完成200萬平方米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完成1000萬噸。
三、路網貫通建設提升行動。一是服務地鐵建設。全力服務在建的5條地鐵線路190余公里的土建、軌道、機電設備安裝、裝修工程項目,實現地鐵項目建設推進穩、進展快、質量優。二是道路建設。啟動建設深圳路-銀液泉路、開平路、安順路(衡陽路-沔陽路)、唐河路(金沙二支路-開封路)、東寧路等12條未貫通道路,繼續實施太原路高架橋(中段)工程,推進深圳路-遼陽路立交橋施工,擇機啟動杭鞍高架二期工程(南京路-福州路)建設。完成新疆路快速路、重慶路改造、福州路打通、株洲路打通4個項目收尾工作。在交通擁堵路段、主干道車流人流密集區域增設人行天橋,建設合肥路(齊魯醫院)等5座天橋。三是超期服役病害道路改造。整修江西路、金沙路等約30條區建市助病害市政道路。結合重慶路改造、新疆路快速路調流工程,實施30條超期服役道路改造。統籌指導全市道路大中修建設、道路微改工作。
四、公用配套建設提升行動。一是水、氣、熱、環衛設施建設。開工建設張村河水質凈化廠、麥島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小澗西垃圾滲濾液處理二期及婁山河污泥堆肥工程,完成李村河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杭州支路第五泵站改擴建工程。新建燃氣管線20公里,開工建設一批熱源及供熱管網項目,市區新增供熱面積400萬平方米,惠及居民約5萬戶;新建、改建環衛公廁130座。二是重點公共服務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總建筑面積770萬平方米的58個市級重點公共服務項目建設。今年再實現竣工項目8個,新開工項目9個。三是學校配套建設。配套建設歡樂濱海城九年一貫制學校及李滄區南嶺小學等學校7個,接收11880名兒童入學教育。配套建設杭州路28號、洛陽路保障房、李滄東李改造等幼兒園12個,接收4305名兒童入托。
五、生態修復建設提升行動。一是海綿城市建設。統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新城區全面實施,老城區、已建成項目納入儲備、循序漸進;加快海綿型建筑、小區及配套設施建設,新建項目全面推行,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以及政府投資公益性項目率先落實;加強城市道路、綠地廣場、城市水系建設海綿技術應用。二是黑臭水體治理和河道綜合整治。統籌推進環灣區市過城河道黑臭水體治理,開展過城河道綜合整治,整治河道長度15公里。加大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分散解決河道支流污水。三是園林綠化建設。全市完成新建、改建綠地230公頃。完善浮山生態公園建設,開展墳頭菜地等綜合治理。實施道路綠籬整治,對全市74條道路新增綠籬15萬延長米。四是鐵路兩側整治。完成鐵路兩側沿線環境整治,力爭把鐵路沿線建成生態景觀長廊。五是環灣綠道建設。推進市北區、李滄區、黃島區7.87公里環灣綠道建設,完成具備實施條件的67公里建設任務。六是風景區管理。加強嶗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工作,增強生態保護意識,促進景區資源保護。
六、空間利用建設提升行動。一是綜合管廊等地下空間建設工程。推進地下綜合管網建設,開工建設綜合管廊30余公里。梳理地下空間開發項目,重點啟動火車北站等區域的地下空間綜合體項目,推進國信體育中心、市北中央商務區、嶗山金融商務區等在建地下空間開發項目建設。二是公共停車場建設工程。建設改造公共停車場10處,建設停車泊位5000個。推廣立體停車場、智能停車和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鼓勵項目超額配建停車泊位,加大換乘停車場建設力度。
七、行業創新提升行動。一是房地產業促進工程。采取棚改貨幣化安置、優化供應結構、提升建設品質、加快業態轉化等措施,積極消化庫存。實施《青島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二是勘察設計業精品工程。引導行業技術創新,注重人才引進培養,提升綠色建筑、BIM技術、建筑產業化技術的推廣應用水平。三是建筑業轉型工程。從總量和增量多層次、產值和稅收多角度扶持激勵建筑業企業加快發展,出臺優惠政策支持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組建青島國際工程聯盟。四是市政公用園林行業信息工程。建設市政公用工程質量安全監督執法平臺,建立園林、公用工程質量安全監督信息庫,打造工程監督管理電子政務平臺。五是建材行業優質工程。推進綠色建材行動,積極推廣新建材、新技術、新工藝。統籌推動各區市主城區禁止現場攪拌砂漿,預拌砂漿使用量達到150萬噸。六是建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程。按照《山東省房地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要求,推進住宅全裝修工作。研究推進既有老建筑加裝電梯工作,方便市民生活。七是城建融資創新工程。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放大政府資本使用效益,圍繞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對交通設施、地下空間、工務工程、生態環境等項目進行整體謀劃、分類分期實施。
八、效能提升建設提升行動。一是誠信體系建設工程。搭建全市工程建設市場監管和誠信一體化管理平臺,將市場信用考核結果與全省、全市數據庫互聯共享,形成“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市場環境。二是依法行政履職工程。開展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活動,推進政務信息公開和通過法定途徑處理信訪訴求,開展城鄉建設行業性、專業性調解。三是審批服務優化工程。開展職能范圍內權力清單調整,落實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補齊補正告知制度,提高審批效率。四是“青島標準”工程。按照國際城市戰略要求,老城區改造對標德國標準,新城區建設對標新加坡標準,推行“低影響開發”模式和“低影響施工”標準,創標“人民滿意的安全放心工程,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精品工程”。落實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監管,杜絕發生較大及以上的施工安全事故,有效防范一般事故的發生。
九、自身建設提升行動。一是基層黨建創優工程。落實“三嚴三實”要求,打造政治、本領、作風、廉潔過硬干部隊伍。打造工地黨建和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平臺,推進黨建工作落實到建設一線。加大城建系統人才培養引進力度,提升人才素質水平。二是廉政效能建設工程。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和“一崗雙責”,加大干部問責和交流力度,聚焦監督執紀問責,深化標本兼治,為城鄉建設事業平穩發展和黨員干部健康成長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