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以企業群眾的辦事需求為導向,積極整合服務窗口,優化工作流程,深入開展“一窗受理”改革,窗口布局更加合理、窗口功能更加豐富,企業群眾的辦事便利度和滿意度不斷提高。
一是綜合窗口設置更加科學合理。按照省政府全面推開無差別“一窗受理”改革工作要求,根據企業和辦事群眾的辦事需求,不斷優化青島市民中心窗口設置,按照稅務、公安、醫保、社保、不動產、公積金、企業開辦、綜合受理、工程建設項目等領域設置綜合窗口,全面提高企業和辦事群眾的辦事便利度。截止2021年底,全市共設置綜合窗口817個,其中市級綜合窗口209個,各區(市)綜合窗口608個。
二是“一窗受理”事項更加豐富多元。根據企業群眾辦事需求及綜合窗口業務承載力,不斷擴大納入“一窗受理”的事項范圍和數量,事項范圍由試點初期的企業開辦、工程建設、社會事務逐漸擴大至目前的稅務、公積金、不動產、車駕管、出入境、醫保、社保等。2021年,全市“一窗受理”事項比例為94.2%,圓滿的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一窗事項比例達到85%以上”的考核任務。其中,市級“一窗受理”事項比例為96.2%;各區(市)“一窗受理”事項平均比例為93.9%,企業群眾辦事“只找一扇窗”已基本實現。
三是“一窗受理”團隊建設更加堅強有力。按照打造“三化一型”干部隊伍要求,全市上下不斷加強“一窗受理”團隊建設,全方位提高團隊服務能力。一方面從建章立制入手,不斷完善隊伍體系。團隊管理層面,建立了《管理崗位輪值、輪崗制度》《現場管理制度》《服務團隊日常工作制度》等多項管理制度;窗口服務層面,普遍實行窗口人員無否決權、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首問負責制、容缺受理等制定。另一方面從黨的基本理論、法律法規、政策業務、黨風廉政建設、政務禮儀培訓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窗口工作人員的政治素養和業務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拉得出、頂得上、打得贏的窗口服務團隊。一年來,全市共受理審批報件941.36萬件(線上523.87萬件、線下417.49萬件),提供窗口咨詢服務746.39萬次,延時服務3000余次,多次受到12345熱線和群眾表揚,為企業和辦事群眾提供了優質的政務服務,“一窗受理”團隊已經成為代表我市營商環境的一張閃亮的名片。
四是“一窗受理”創新舉措更加務實高效。市級層面,依托AI智能一窗受理平臺,積極探索開展“AI智能一窗+跨域通辦”工作,篩選部分事項實現跨市、跨省區域通辦,與上海市普陀區簽署跨域通辦合作協議,已實現41項AI智能“跨域通辦”事項可在上海普陀區辦理;啟用智能文件柜,打破了8小時內發證的時間限制,讓取證像取快遞一樣簡便,試運行階段12類證照實現了智能發證;配備了文件配送機器人,壓縮了前后臺之間紙質檔案材料的遞送時間,進一步提高了綜合窗口工作效率。區(市)層面,市南區以市、區合署辦公為契機,在原已構建的區、街、社區“三級聯動”政務服務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改革步伐,構筑起市、區、街、社區“跨層級一窗受理”的四級全覆蓋政務服務體系。市北區大力推進政務服務“一網多中心”建設。以“政務+RCEP”“政務+服務機構”“政務+產業園區”等模式,不斷延伸政務服務觸角,掛牌成立航運分中心、振青分中心、橡膠谷分中心等6個政務服務分中心。城陽區通過審批事項前移向基層放權賦能,全面推進“跨層級一窗受理”,實現了15個大項30小項在7個駐街道便民服務大廳就近辦理,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膠州市因地制宜,通過內部流轉或線上申報等方式,用“四個一”打造“跨層級一窗”新模式。高新區為解決社會職能移交城陽區,部分審批職能無法在高新區實現的問題,與城陽區簽署《實施行政審批一體化跨區聯動工作機制備忘錄》,梳理兩批次50個事項實現“跨區聯動審批”。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