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潮涌,向海圖強。
2015年5月29日,隨著天海“新世紀”號郵輪的汽笛響徹膠州灣,青島國際郵輪母港正式開港運營,開啟青島“郵輪城市”建設的新篇章。如今,在中國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核心區、“三區互融”典范區等戰略加持下,這一區域正拔節生長。
從首航時的探索起步,到躋身中國郵輪產業發展“第一梯隊”,成為東北亞航線網絡的重要樞紐;從4.2平方公里的百年老港,到以世界眼光謀劃、按國際標準建設的未來新城——可以說,青島國際郵輪港區用十年完成了從“跟跑者”到“領跑者”的華麗轉身。它不僅見證了青島“大船時代”的輝煌,更是撬動城市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點。
站在新起點,這座被郵輪基因重塑的新城,正以“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窗口示范區”為航標,開啟新的破浪之旅。
“郵輪+”生態擴容提質
2015年5月29日,青島國際郵輪母港正式開港運營。這一現代化母港擁有3個郵輪專用泊位、966米岸線,可全天候停靠世界最大的25萬噸級郵輪,相當于5艘泰坦尼克號,規模直追香港維多利亞港的啟德碼頭。
港灣天然稟賦疊加硬件優勢,使得青島年接待郵輪能力從30艘次提升至150艘次,推動產業能級快速躍升——2016年,青島獲批建設全國第四個“中國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躋身中國郵輪產業發展“第一梯隊”;2018年,10.3萬噸的歌詩達“幸運”號郵輪首航青島,開啟近一個月的常態化運營,標志著青島邁入“大船時代”。2019年,青島共接待出入境郵輪游客17.6萬人次,位居中國第六、北方第二。
后疫情時代,青島郵輪市場持續升溫,重現往日繁忙,但逐漸熱起來的郵輪市場卻較以往有了新變化——郵輪旅游逐步從“小眾體驗”走向“大眾潮流”,年輕游客占比顯著提升,對郵輪產品的個性化體驗和沉浸式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這一趨勢,青島如何在新一輪行業競爭中搶占先機,尤為關鍵。
“為進一步迎合大眾消費需求,我們構建了更加豐富的‘郵輪+’生態體系。一方面,聯合郵輪公司,定制化打造了啤酒之旅、健康之旅、翰墨之旅、研學之旅等主題航次;另一方面,以‘郵輪+’為杠桿,在國內率先創辦國際郵輪節并升級為齊魯國際郵輪季,撬動‘港口+婚慶’‘港口+節會’等多元消費場景,加速拓展‘郵輪+城市’計劃,將岸上游半徑從青島城區延伸至膠東半島乃至整個山東,豐富游客體驗。”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服務管理局郵輪文旅部部長郝東陳說。
業界認為,2026年中國郵輪經濟將進入“第二個黃金發展十年”。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蓄力恢復的關鍵年,今年青島郵輪市場已迎來多個里程碑事件——“愛達·魔都”號離滬后在青首航,青島迎來開港以來最大、最新的運營郵輪;4月10日單日出入境旅客突破1萬人次;在“沿著黃河遇見海?登上郵輪觀世界”品牌推介的推動下,青島郵輪客源覆蓋至沿黃九省(區),山東省外客源占比首次突破60%,越來越多的四川、河南等地游客來青體驗郵輪之旅,品味“時尚青島”“好客山東”。
“目前,今年已確定在青運營郵輪航次近30個,較2024年大幅增長,其中,訪問港航線9條,創2015年青島開港以來歷史新高。下一步,我們還將進一步落實好入境免簽、物資補給等政策,優化配套服務和營商環境,引進更多大船、新船、好船,開發特色航線、長航線,以‘全船型、多主題’的產品矩陣增強客戶體驗。”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服務管理局副局長張平說。
航運服務聚鏈成勢
十年來,青島國際郵輪港區的發展已突破傳統港口功能,實現從單一運輸樞紐向高端航運服務平臺的跨越式轉型。
這一轉變也與全球綜合實力相當的港口城市發展趨勢高度契合。比如,從臨港工業區起步的新加坡,通過構建船舶管理、海事金融、國際仲裁等高端服務業態,連續11年位居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榜首;上海以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為突破口,進一步做強樞紐功能,推動航運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航運資源全球配置能力全面提升,國際航運中心地位不斷鞏固。
回看青島,在規劃之初,郵輪港區便錨定“航運牽引、生態賦能”發力;2023年年底,又提出加快打造膠州灣航運服務引領區,進一步明晰“以總部經濟為引領,郵輪文旅、航運金融、船舶管理、數字科技、航運教培等五大賽道布局”的產業路徑。如今,郵輪港區在航運服務領域的資源配置能力顯著提升——中國北方國際油氣中心、山東國際航運交易所、山東海洋數字科技產業中心等重大產業平臺相繼落地;青島海洋經濟團體聯合會、青島船供與航修協會等涉海協會集聚成勢;現代航運物流、大宗商品交易等產業快速生長,一條覆蓋船舶交易、保險經紀、期貨經濟的服務鏈初具規模。
細究來看,青島在郵輪產業“設計建造—運營管理—配套服務”的價值鏈布局上也展現出精準的戰略眼光,以技術突圍和生態協同著力搶占“微笑曲線”的高附加值環節。比如,在上游領域,青島海德威的壓載水系統技術達到全球領先水平,與煙臺、德州等企業聯手參與“愛達·魔都”號內裝工程和設備配套,今年6月該企業還將首次維修大型郵輪“夢想”號,實現青島郵輪維修領域新突破。在中游領域,成功引進上海藍夢郵輪北方總部,填補了青島國際郵輪區域總部的空白;控股上市公司凱撒旅業,燕園郵輪、翔航船務等企業紛紛入駐,推動本土化運營進程。在下游服務端,創新推出“郵輪+康養”“郵輪+研學”等特色產品,建設船員培訓中心等,帶動郵輪物供、人才等配套服務發展,成為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關鍵舉措。
“郵輪經濟只是觸媒,我們正在打造的是一個以總部經濟、數字經濟為引領,集郵輪旅游、金融貿易、智慧創新、商務文化等于一體的全新國際港城。”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服務管理局常務副局長、市北區委副書記高波表示,今年,郵輪港區還將借鑒上海、天津等城市先進經驗,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全年招引航運貿易產業鏈億元以上項目20個,重點發展航運金融、海事仲裁、船員培訓等高端航運服務業,全面提升產業能級,助力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和旅游強市建設。
工業銹帶蝶變城市窗口
漫步郵輪港區,高聳的建筑刷新城市天際線,商貿、文體、休閑、交通等板塊交錯互補,這個曾經以倉儲物流為主的工業區,已初現綽約風姿,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新窗口。
時針撥回至2013年8月10日下午,郵輪港區首個開工項目——中聯自由港灣正式對外推介,一座國際港城建設拉開序幕。
站在郵輪母港客運中心遠眺,客運中心西側,由集裝箱堆疊、似搭積木般拼建成的集裝箱部落已成為青島網紅打卡新地標,引入“就不”人生酒場、蒙古包火鍋、映享皮影等潮流業態,吸引電影《抓娃娃》在這里取景;造型獨特的“世界之眼”將集聚旅游集散服務、海洋主題IP、品質特色餐飲等多元業態矩陣,打造集文旅藝購、濱海樂活、潮玩聚場于一體的未來濱海生活體驗中心;遠處的青島國際郵輪港區航運中心已引入洲際集團旗下英迪格酒店,將集聚高端商務辦公、精品商業、高端酒店等業態,打造港區高端商務新地標。
加速串聯的路網上,車輛往來穿梭,港區與城區密切銜接。我們可以看到,啟動區一期市政道路全面融合人文景觀,充分保留了港區現狀百年鐵路,并將現代建筑創新理念與道路規劃相融。在這一未來城市中,道路的作用早已超越了單純的交通功能,已然成為城市公共空間功能品質的關鍵載體與重要標志。根據規劃,啟動區還將建設口袋公園、市民廣場、濱海步道等公共空間,打造開放街區、道路、景觀、商業、配套互成一體的新城區。
“目前,郵輪港區啟動區已累計竣工建設8個項目、完成投資64億元。其中,地鐵2號線西延段‘國際郵輪港站’開通,郵輪港路、港青路等道路實現通車,項目的‘交通縫合’作用正逐漸凸顯。”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服務管理局規劃建設部部長王文超介紹,今年,郵輪港區還將縱深推進改造更新,完成數字海洋國際客廳、世界之眼和北方油氣中心3個項目建設,航運中心項目實現主體封頂,推進市圖書館新館等項目建設,配合做好二隧青島端、地鐵5號線站點等市級重點項目保障工作。
以十年積淀為跳板,青島國際郵輪港區蓄勢待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