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區、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市政府2005年在城鄉建設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要重點辦好的12件實事,已經市政府研究通過,現公布如下:
一、對市內四區“小街小巷”進行綜合整治。
在近年對超期服役道路整治和無路燈市政道路照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對市內四區環境條件差的“小街小巷”進行綜合整治。整治內容主要包括:道路硬化、路燈安裝、雨污管道敷設。
2005年,計劃整治“小街小巷”約1300處(條),近120萬平方米。其中,市南區約590處(條)、32萬平方米;市北區約370處(條)、35萬平方米;四方區約160處(條)、36萬平方米;李滄區約180處(條)、16萬平方米。
資金來源:上述工程約需資金8000萬元,由市、區兩級財力按1:1的比例分擔。
責任單位:市建委、市規劃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南區政府、市北區政府、四方區政府、李滄區政府
分工領導:羅永明
二、完成1000個村莊通自來水工程。
2005年,全市完成1000個村莊的通自來水工程,解決這些農村居民飲用水的安全衛生問題。具體分布是:嶗山區4個辦事處42個村;黃島區2個鎮(辦事處)28個村;城陽區1個辦事處8個村;即墨市18個鎮140個村;膠州市14個鎮100個村;平度市24個鎮410個村;萊西市12個鎮137個村;膠南市18個鎮185個村。
資金來源:工程概算投資1.65億元。其中,市財力安排4000萬元,其他資金安排2000萬元。嶗山、黃島、城陽三區主要由區財政解決,市給予適當補助;五市除與市財力按1:1比例配套外,不足部分由其自行安排解決。
責任單位:市水利局、相關區市政府
分工領導:張元福
三、以北部城區為重點,對超期服役道路進行整修、改造。
開工建設并力爭完成四方區的杭州路、大沙路,李滄區的四流北路等北部城區超期服役道路整治工程。資金投入由市、區兩級財力按9:1比例分擔。
開工山東路改造工程。內容包括:路面翻建、地下管線、兩側綠化、人行過街地道等。估算總投資1.7億元,由市財力投資。
責任單位:市建委、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市政公用局、市規劃局、市林業局(城市園林局)、市南區政府、市北區政府、四方區政府、李滄區政府
分工領導:羅永明
四、對鄭州路河、杭州路河、大村河等市區河流進行綜合治理。
鄭州路河整治包括河道清淤、護岸砌筑、河底鋪砌和截污干管的敷設,投資估算約2700萬元;杭州路河(鐵路橋-海泊河)整治主要包括清淤、截污等,投資估算約1800萬元;大村河整治主要包括河壩砌筑、橋涵、清淤、截污、綠化、亮化、拆遷等,投資估算1.3億元。
資金來源:2005年,鄭州路河、杭州路河治理資金由市財力投資3000萬元,四方區投資500萬元;大村河治理資金,由李滄區用河道維護費返還政策籌資解決。
責任單位:四方區政府、李滄區政府、市建委、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規劃局、市市政公用局、市國土資源房管局、市林業局(城市園林局)
分工領導:羅永明
五、實施“平改坡”工程。
2005年主要對匯泉廣場和青島大學周邊,山東路、香港路、東西快速路二期兩側等重點區域進行平屋頂改造,改造樓房160余座、平頂面積8萬多平方米。
資金來源:市財力投資5000萬元。
責任單位:市建委、市規劃局、市國土資源房管局、市南區政府、市北區政府、青房置業集團
分工領導:羅永明
六、繼續實施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工程。
2005年計劃完成“一戶一表”改造6萬戶左右。其中,市南區1.75萬戶,市北區1.6萬戶,四方區2.46萬戶,李滄區0.3萬戶。
資金來源:按每戶改造費用約1000元計算,2005年計劃總投資6000萬元左右,居民每戶交納300元,市財力定額補助2000萬元,其余由仙家寨水廠變現資金和青島市海潤自來水公司貸款解決。
責任單位:市市政公用局、市南區政府、市北區政府、四方區政府、李滄區政府
分工領導:羅永明
七、整合供熱資源,進一步擴大集中供熱面積。
2005年,全市計劃新增供熱面積160萬平方米,其中,老城區50萬平方米。新增供熱面積中,市南區47.59萬平方米,四方區6.11萬平方米,李滄區106.59萬平方米。
資金來源:工程投資1.6億元,由收取的配套費解決。
責任單位:市市政公用局、各供熱企業主管部門(單位)
分工領導:羅永明
八、建立和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
救助體系主要包括:1、對農村低保戶全面實施“陽光救助工程”;2、建立城鄉自然災害援助制度;3、改革農村五保供養制度,建立以政府供養為主的新型五保供養制度;4、建立農村醫療救助制度;5、實施低保家庭就業援助行動和開展法律援助活動。
資金來源:一是政府財政投入。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戶供養的資金由市財政足額列支;自然災害援助資金市財政每年安排預算200萬元;農村醫療救助市財政每年列支300萬元。二是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2005至2007年每年安排2100萬元。
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局、市勞動保障局、市司法局、市農委、相關區市政府
分工領導:寧經謀
九、實施農村貧困殘疾人安居工程。
2005年,以五市三區為重點,兼顧李滄區,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農村殘疾人(以持殘疾人證的為準)中的無房戶和危陋房戶實施安居工程,改造1000戶住房,使這些貧困殘疾人住房達到當地中等居住水平。其中,即墨、膠州、平度、萊西、膠南五市計劃修建戶數各為130戶,城陽區120戶,嶗山區180戶,黃島區30戶,李滄區20戶。
資金來源:2005年投入1800萬元。其中,市財力投入600萬元,區(市)財力投入600萬元,市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400萬元,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投入200萬元。
責任單位:市殘聯、市民政局、相關區市政府
分工領導:寧經謀
十、實施墨水河綜合治理一期工程。
2005年計劃以防洪工程和兩岸主干截污工程為主,內容包括:即墨段、城陽段約17.7公里的截污工程;即墨段、城陽段約22公里的河道清淤,2.13公里的河道砌筑及其他配套防洪工程。
資金來源:2005年工程估算投資9100萬元。其中,市財力補助資金3500萬元,其余資金由各相關區市自籌。
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市環保局、即墨市政府、城陽區政府
分工領導:張元福
十一、改擴建市區100處街道社區文化中心。
按照創建國家文明城市的要求,對市內四區100處面積不足50平方米的街道社區室內文化場所進行改擴建,進一步完善基層社區文化設施的服務功能。其中,市南區23處,市北區23處,四方區31處,李滄區23處。
資金來源:資金投入2000萬元。市、區兩級財力按1:1比例配套。
責任單位:市文化局、市南區政府、市北區政府、四方區政府、李滄區政府、市規劃局、市國土資源房管局、青房置業集團
分工領導:王修林
十二、建設青島國際農產品展示交易中心。
2005年計劃完成展示交易大廳、信息發布和電子交易中心、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等三項工程建設,并投入使用。
資金來源:項目總投資約為5.4億元,由城陽區項目單位負責投入,市財力分兩年出資共3000萬元。
責任單位:城陽區政府、市農委、市經貿委、市外經貿局、市工商局、市海洋與漁業局
分工領導:張元福
對上述12件實事,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將其列入本年度的重點工作目標,加大工作力度,確保按時完成。各責任部門和單位要組成專門班子,確定分管領導和承辦人員,制定具體的工作計劃,明確工作措施、質量要求和完成時間,并落實好監督檢查和考核獎懲等制度;其他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密切配合。
為進一步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加強調度,強化監督,市政府督查室將進一步健全督查考核制度,實行三級目標責任制考核管理,按月進行督促檢查,年終進行嚴格考核。
青島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