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出臺
青島日報訊 完善養老金增長機制、社區為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率超80%、建成一批示范性綜合養老設施、公益文化場館增設老年人臨時休息設施……日前,《青島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由市政府正式頒布,描繪了未來幾年我市老齡事業發展的美好藍圖,為全市119萬老年人帶來眾多好消息。
《規劃》從我市實際出發,提出老齡事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繼續建立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居家與機構相結合的生活照料社會服務體系、老年權益保障體系、老年文體教育培訓體系和老齡工作管理體系;走社會福利社會化之路,初步形成社會養老服務設施配套齊全、檔次各異、布局合理的格局,努力實現“以道德為基礎的傳統養老模式向道德與法制相結合的現代養老模式轉變,以家庭養老占主導地位的養老模式向家庭與社會相結合的養老模式轉變,以單純的政府福利性養老模式向福利性保障與市場化、社會化相結合的養老保障模式轉變”;積極推進老年文化體育、教育培訓、老年旅游等老齡產業的發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讓老年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規劃》提出了“十一五”期間我市老齡事業發展的八大主要任務,即:建立完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建立完善老年醫療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完善老年社會救助體系;建立“機構與居家”相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加快發展老年文化體育、教育培訓、旅游等老齡產業;建立完善老年法規維權體系;為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創造條件;積極推進老年產業發展。《規劃》還把八項主要任務細化為60項具體目標,其中比“十五”規劃新增的項目達40項之多。這些目標任務基本涵蓋了老年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等6個方面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規劃》堅持以人為本,規定了多項惠民措施,為老年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規劃》提出,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完善養老金增長機制,重點向離退休早、年齡大、養老金低的離退休職工傾斜;加快建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健全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七區配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8個、服務站225個,社區為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率80%以上;推進、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逐步提高三級財政和村(居)集體經濟組織對老年人的醫療補貼標準;五市三區各建一處示范性、綜合性的老年公寓;市建一處300張、市內四區各建一處100張床位以上的老年“愛心護理院”;市內四區社會養老機構床位達到每千名老人32張,總床位達到1萬張;全市各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等公益文化場館增設老年人臨時休息設施;市、區(市)均開設老年閱覽室,兩級老年閱覽室藏書量(含報刊雜志)達到3000至5000冊;全市電影放映廳放映大片及夜場電影對70歲及以上老年人實行八折優惠,專業藝術院團每年為老年人公益演出100場次以上。
《規劃》還從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高度,對進一步加強全市老齡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