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郊區經濟社會發展 三論貫徹落實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讀書會精神
縣域經濟、民營經濟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是我市郊區經濟社會發展相互區別又緊密相關的三個方面,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讀書會稱之為“三位一體”, 可以說是對它們之間關系的深刻理解。
縣域涵蓋“三農”,聯結城鄉,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主陣地;縣域經濟是城鄉融合發展的區域經濟,其實力和活力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從近幾年各地統籌城鄉發展的實踐來看,凡是縣域經濟實力強的地方,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程就比較快,縣域和中心鎮規模不斷擴大,大量的農民在城鎮安居樂業,實現了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這充分表明,縣域經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經濟基礎,是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載體。
近幾年來,我市縣域經濟發展迅速,占全市總面積89.4%、總人口65.5%的五個郊區市,積極落實市委、市政府城鄉互動戰略,突出重點,發揮優勢,加速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在全市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已經超過50%,有四個郊區市跨入了全國百強縣行列。但是,與學趕目標蘇州市相比,與煙臺、威海等省內先進地區相比,無論是經濟總量、發展速度還是發展潛力、核心競爭力, 青島的縣域經濟仍然存在著明顯的差距,還沒有一個進入全國三十強、全省前三列,正處于一個“前有標桿,后有追兵”的境地,正處于“機遇與挑戰交織,希望與困難同在”的歷史關頭,稍有懈怠,便會落人之后。
因此,我們必須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20字要求,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把郊區經濟置于全市發展總體格局中,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繼續實施城鄉“七個互動”,著力在結構調整、對外開放、自主創新、強村富民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要加快縣域工業化進程,加快促進制造業產業鏈向郊區延伸。在推進縣域工業化進程中,要廣泛推行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不斷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
要進一步優化融資和創業環境,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強一批民營企業。認真落實好國家和省市出臺的各項政策,積極培育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上市融資,促進民營經濟規模化發展,培育品牌民營企業,并在教育培訓、信息交流、公共技術和對外合作等方面做好服務。
要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目前,家庭經營收入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工資性收入已成為重要增長點。要圍繞這兩個重點,抓緊研究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的意見。一方面,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以提高效益促進農民增收。另一方面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拓寬外部增收渠道。
思想解放程度直接影響著郊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和成效。我們必須用新的理念、從新的視角、在新的起點上充分認識郊區經濟社會發展在構筑現代化國際城市中的極端重要性,進一步破滿、破難、破慢、破低,進一步加快縣域經濟、民營經濟的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